应该说不是当老师的风范,而是一种把控全局游刃有余的气场。

这个孩子,好像天生就是适合站在台前台上的。

走前,他还叮嘱道:“苏葵同学,以后还是多来我们中文系转转,大家可都盼着你给他们讲讲课。”

一节课下来,直到苏葵走了,中文系的学生们才仿佛真的回过神来。

大家纷纷对视一眼,确认了。

所以刚才他们是真的见到了《清河乡之变》的作者,就是那个被评为教育模范又提出了新生接待方案的新生代表——

苏葵!

刚才明明已经接受了,怎么想起来还是那么恍惚呢?

课堂的纷争是结束了,但报纸上关于这篇文章的争论却依旧没有停止。

在作协几人陆续发文后,反对方也没有停下来,再次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叫《作品的价值靠什么来实现》

大意就是说《清河乡之变》其实写的并没有那么优秀,纯粹是靠着技巧和推广起来的,如果失去了这两样,它根本就不能依靠本身来实现价值。

作协的人纷纷眉头一皱,准备再次发文。看样子,如果那边一直是这个态度,这场论争还会持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