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 苏葵除了参与本次接待任务外, 还要去广场前进行一次彩排。

苏葵将小说出版谈妥的事情告诉了李先河,李先河非常欣慰:“苏葵同志, 你的能力我是非常相信的, 翻译的任务就交给你了。相信这部作品在原作者手中, 一定能发挥它全部的光彩。”

文学作品的作者和翻译往往不是同一个人,译著的质量如何,非常考验翻译者的水平。

然而苏葵却没有这个烦恼, 她的文学水平高超,翻译能力更是强,自己翻译自己的作品,一定是最满意的效果。

至于苏葵说到的作为学生代表, 李先河笑道:“这次游行,京城里的群众和大学里的很多学生都会参与,上面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你们不用担心。”

李先河还告诉她:“苏葵同志,这个任务现在就交到你手上了。需要什么帮助,我们都会配合的。”

既然她是居中调度的人才, 现在最需要她的地方不就是这里吗?

不只是李先河看重这个任务, 埃德蒙现在对她的作品也非常感兴趣。

于是苏葵尝试着翻译了《小草青青》前面几章。

埃德蒙对华国的作品不熟,但写作总归是相通的。虽然只有前几章, 但很快就将李小草这个在磨难中依旧不屈的人物形象立了起来, 很快就能吸引住人的目光。

苏葵的作品和他的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手法完全不同, 埃德蒙看了提出了一些问题,问起苏葵这样写作的意义。

苏葵就和他交流起来,两人就谈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创作手法,分别有什么意义,而她这样创作其实是考虑到了作品的普及度,就像她之前说的那样,期望达到娱乐与启蒙结合的效果。

埃德蒙越发感兴趣,并没有批评她这样的写作方式,反而十分赞赏她基于现实的创新,他们需要的不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吗?

埃德蒙甚至主动跟苏葵讲起了一些国外其他作家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