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几位老师对自己这样高的评价,苏葵笑道:“听您这么一说,这次我恐怕得好好准备了,怎么也不能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
“还需要准备?不是到时候直接上去吗?”陆子光开玩笑道,“老师可没有见过你紧张的时候。”
把这个任务交给苏葵,没有一个人不放心。无它,这个学生实在是太稳了。别说什么好好准备,得知她以前的讲话发言基本都是临时发挥,陆子光心里都是感慨。
这真是天生适合站在台上的人。
走时,苏葵却问道:“陆老师,到时候是所有作家都会上台阐述吗?”
“倒不是全部,作协有几位都不会参加。”陆子光说,“不过港城的几位作家都会作报告,他们的创作和我们现在的有很大不同,到时候你确实可以好好听一听。”
听起来什么都很正常,苏葵却在里面嗅到了不一样的信息。
这个不一样的信息在看到与会人员名单时更加确定。
十月十日,两岸同胞文学交流会在华侨大厦一号会议厅举行。
会议厅被布置成环形,还为所有人安排了桌椅,《北方日报》的几位记者已经到了,正在准备待会儿的拍照。
宋万章由于要主持会议,很早就来了,苏葵跟随陆子光抵达时,与会嘉宾还没有到,但大部分作家已经到了,正在一起交谈。
徐奚年就是来得最早的,苏葵一来他就看见了。
“苏葵同志,我可是在这里等你好久了。”
见他走过来,苏葵笑道:“您在这里等我,该不是为了给我引见港城的几位先生吧?”
徐奚年怔住:“是陆所长告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