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徐奚年一抚掌,也对苏葵开玩笑道:“苏葵同学啊,我看你是走到哪里震惊到哪里啊。”
陆子光还问起她又有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发言,把那位从来冷淡严肃的徐先生也震住了。
听着两人对她的调侃,苏葵只是一笑:“您二位又在开玩笑了,不过是一点浅见,是徐先生太抬举我了。”
听了苏葵的话,徐奚年反而点头笑道:“是的,震惊完你还要谦虚一下,这才是你的一贯作风。”
苏葵无奈地一笑。
交流由新马两地的华侨先上台发言,然后是港城的作家,最后是华国作协的成员。
新马两地的华侨苏葵不怎么熟悉,也就是说,他们在后来可能并没有从事这一行业。果然,他们在阐述完自己的作品后,还说起了最近在在港城的图书出版行业,以后是往这个方向去了。
港城的几位作家就是以连怀国和谢剑侠最出名,他们两人谈到了目前在港城的通俗文学创作,那里华人众多,背景特殊,具备传统文化生长的土壤。
他们的作品植根于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写作方式,唤起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港城的作家不止他们两人,由于其多方交汇的文化背景,众多文学方式在这里都拥有生存的土壤,他们一一上台作报告。
苏葵在下面听得认真,甚至拿着笔在记录,能听到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亲自作文学报告,对她来说也是获益匪浅。
最后一位上台作报告的港城作家就是张瑞山。
见苏葵不解,徐奚年向她解释,上台作报告的人选那边也是讨论决定的,并且在港城时就已经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