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孝文问她:“是什么?”
“是学校教育。”苏葵说道,“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上下功夫。”
大家都听着她解释。
苏葵首先说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家庭,学校是塑造一个人思想最重要的地方,学校里的学的知识会伴随人的成长融入他的思想中。”
然后她道:“我们做的一切不仅要唤醒民族意识,更要在教育中就培养起这种民族意识。”
“因此,除了文学作品的引进,我们还应该在港城出版更多的大陆的教材和教辅资料,让大家和我们用同一套教材,受到同一种思想文化的熏陶。”
徐志达说:“其实如今港英当局也在实行这个政策。”
他们教育文化领域也想做到“去华国化”。
苏葵点头:“的确,可按照目前的形势,他们显然收效甚微。”
港城地区华人众多,很多人对于大陆的文化认同感更强,学校的很多教材都是大陆提供的。即便是港英当局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形势。
而苏葵要说的,就是抓住这个机会,将更多的教材带到学校里,最好还能配备一些教辅资料,在整个教育领域使港城和大陆做到同步。
徐志达点头:“教材我们确实引进过,目前有一部分学校使用大陆的教材,也有一部分在学习港城那边出的教材,但你说的教辅资料……”
苏葵解释道:“就是与不同的学科教材配套,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分析。利用书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