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巧陈家姊妹过来寻她,说是要去诗会,问她可愿参加, 薛氏便忙不迭地替女儿答应了。
顾锦荣意兴阑珊, “我又不会作诗, 去什么诗会?”
还得交二两银子的入场费,简直坑爹。
陈丹姝想了想,“听说会上的点心茶水都是从如意斋买的,可以随意取用,不限量供应。”
顾锦荣立刻从竹榻上起来,精神百倍地道:“我去!”
薛氏:……
很怀疑这女儿的性子随了谁,自己跟她爹都不是嘴馋的人呀。
诗社定在城郊的一处大院子,据传本来是玉璋公主的产业,后来不知被哪家买了下来,便由几家轮流做东,组成了一个闺阁女儿的专属集会,至于银钱嘛,当然由凑份子而来。
起初不过是私人的小把戏,后来渐渐养成了规模,加之如今京城女学盛行,淑女们多半不重外貌而重内在,渐渐地,便成了一个以此扬名的手段——诗社的规矩虽说笔墨不可外传,但不知怎的,每年总有那么几首名词佳句传遍京城,而作诗的女子也因此声名鹊起,光耀门楣,甚至说亲的都会踏破门槛呢。
顾锦荣笑道:“果真这么凑巧吗?会不会故意有人用钱贿赂,以此夺得魁首,好作为日后攀登天梯的手段。”
陈丹青睨她一眼,“自然得有真才实学才能服众。”
顾锦荣莞尔,“那可不见得,钱能通鬼神,更别说一个小小的诗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