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页

且有理有据,从不泛泛而谈。

作为一名学生,能得到老师的称赞,自是非常开心的。

嘿嘿,虽说自己已年近不惑,是五个孩子爹爹来着,可那颗虚荣的心与大家都是一样的嘛。

对于崔讲学的夸奖,周青林觉得这都得归功于那一卷卷各省各地的历年乡试题卷。

这些考题卷都是自己托了沈掌柜帮着搜罗来的,前前后后可是花了他不少银子呢。

不过周青林并没有心疼,因为比起他从中获得的,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自从研读了题卷上一百多篇涉及整个朝廷经济、文化、兵事和地理等诸多方面的策论文章后。周青林对大历朝的兵、刑、礼、厉治、河防以及工赈方面的知识终于都有了全面的了解。

有了这方面认知的填充,再写起关于民生、礼法等方面的策论时,周青林都会把所学所知的内容都充实到自己所写的策论文中去。

先确定论文主题,再表达中心论点,接着提出合理方案,最后再阐述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一篇有条有理、逻辑性强的文章很快就写好了。

再检查一下用词上的避讳,然后就可以交卷了。

虽年考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但周青林觉得自己应该养成这一习惯才行,不然怕自己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一不留意就犯下灭顶之错来。

古代社会,掌权者为了维护自己不容亵渎的尊严,在名字称谓自有一套特殊礼俗。通俗一点地说,就是老子的名讳可不是尔等小民能直接称呼的,你们得老老实实地给我避开才行,不然你就等着我的雷霆之怒吧。

要知道,这里可是没有人权的古代,所以为了自己和妻女的小命,周青林自然得慎之又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