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

大明顽帝+番外 辛宸 2709 字 4个月前

求收藏一下我的预收文,进入专栏可见:《不肖帝(快穿)》、《穿书后我祸祸了七国国君自立为王》(简称祸国女王)、《救命,数理化它们成精了!》

第三十六章

“第三名啊!也不错!”

朱厚照知道这次会试成绩的时候,还特地找李东阳去请教了一下,问及这三位的成绩排名,连阅人无数的大学士李东阳也赞叹不已。

“若是换在任何一年大考,三人都可为魁首,可惜同在一年,亦是难分高下啊!”

朱厚照这才知道,原来在阅卷期间,考官们就为这几位的排名争吵了好几次。时年伦文叙三十一,唐寅二十九,王守仁二十七,都是俊杰之才,当用之年,无论哪一个,一旦高中,都会很快进入大明的朝廷中枢。也正因为如此,起步如何十分关键。

各个考官都为自己看重的人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吵得李东阳头都大了一圈。

若论礼论君子,王守仁的文“说理措辞精深典雅”,“抑扬曲折,无不在题中”,“为论学者可以观矣”。就连李东阳、刘春、林廷玉这样的大学士,也对他的思辨理学而惊艳,可见未来的心学大家,在这次考试中的确发挥出超一般人的水平。

若《论积贮疏》,谈及经济之道,唐寅的文辞优美,又不失务实之道,可见他虽然擅长书画诗赋,可毕竟出身商户之家,耳濡目染,对经济之说见解独到,也令诸位考官耳目一新。

这届考生享受了有史以来最舒服的考试环境和考场服务,也遇到了前所未见的难题,可照样有人脱颖而出,艳惊四座。

就像后世有人说,有的人考100分,是因为只能考100分,而有的人考100分,是因为卷面满分只有100分。

以往八股开题套路化的考试中,举子们只要熟读经文,多背些程文策论,考试时只要对上考官的口味,也能有机会得个好成绩。

而这次六部联合出题,又被周经开了个“好头”,就各显其能,按照本部的要求和时务出题,将一众尚未踏入官场就被考题考得欲生欲死的考生折磨得不轻。

可再难的题,同样有人能拿高分。

伦文叙的礼学和理学都不如王守仁,官场之道更是知之甚少,论辞藻华丽文采惊艳也比不上唐寅,可他的文章,虽然文辞通俗易懂,平实无华,可用典精当,意境深远,并不亚于两者。

更重要的是,他出身底层,从未上过私塾,自幼务农卖菜,仍能勤学好问,靠天分赢得读书的机会,有“神童”、“鬼才”之称。因此在论及经略草原和经济之道,思路奇诡不说,还精于算计,谋于老道,较之王守仁和唐寅,更为切近时务。

最终十几个考官轮番辩论后,方才议定了眼下这个会试名次,至于最后谁能成为状元,还要看殿试的结果。

毕竟,殿试是由皇帝亲自出题,状元也得皇帝钦点,他们三人谁能得弘治帝的青睐,那才是最后的赢家。

好吧,朱厚照算明白了这些考官的意思,敢情是他们也分不出高下,只不过因为王守仁“沾”了父亲的光,同为翰林院出身的几位考官为了避嫌没投票给他,最后得出这样的结果,又把皮球推到了弘治帝的手里。

反正大家只要过了会试,就是天子门生,殿试由皇帝出题,最后也只是进行排名,并不会再进行拙落人员,顶多排名靠后的就是一个进士和同进士的区别。

可三甲之争,想来都是最激烈也最多人关注的。

尤其是状元,三年才有这么一个,全国第一,几千年也就出了那么几百个状元,有第一在的时候,谁会去看第二第三呢?

朱厚照小小的面孔上,难得挂上了几分严肃,看得李东阳也忍俊不住。

“殿下,无论他们三人谁为状元,都是可用之才。殿下只需量才使用便可,无需挂心其他。”

“是。”朱厚照在心里叹口气,理论上是这样没错,他也知道,可李东阳并不知道,从他重生回这个时代的那一天开始,这个世界已经踏上了与原本历史世界平行的道路,随着这一点点的改变,历史的车轮终于沉重而缓慢地转向。

现在的未来,应该不会再将他成为“荒唐玩家”暴君了吧?

“恭喜宿主,成功改变唐伯虎命运,暴君称号-1,得到新世界大礼包一份,是否开启?”

久违的系统机械声忽然在脑海中响起,朱厚照不禁愕然,赶紧跟李东阳告了个假,逃了下午的课,跑去豹房找元宝。

豹房里已没有往日那般热闹,因为原来那些闲散得被他抓来办集市的宫女太监们,现在都已经被放出宫去,有的去了工坊,有的自行归家,还有些则去教授那些慈幼院的孤儿们读书识字。

注5:出自《山东明清进士通览·明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