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页

连棠这边和柳成寅他们打完招呼,回到原处,见罗氏还在不放心的嘱咐,遂扯住三婶的袖子,对两个少年道:“三婶说的都记好了,快进去吧。”

少年如临大赦,推推搡搡的走进贡院大门。

连棠的目光也落在那扇红漆的大门,看着熙熙攘攘的学子鱼贯而入,心情澎湃。

三日后,放榜,乡试皇榜上,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别写着连横和祁枫的名字,两人抱头痛哭,哭完立刻去栖棠阁找书看,壮志满满的要参加秋闱的省试。

而会试榜首,毫无悬念的是柳成寅。

皇帝不在,殿试由三位监国辅臣代理,他们邀请连棠一起坐镇。

连棠当庭点了柳成寅为状元,又分别点了榜眼和探花。

勤政殿白玉樨台下,三甲列首,后面跟着此次中第的所有举子,对着空空的龙椅三叩九拜,山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连棠坐在侧面,泪水盈满眼眶,她此刻多么希望祁衍就坐在那里,亲眼见证他一手创造的盛世。

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你所愿。

视线模糊中,又见三甲子带领众人面朝自己,恭谦一礼,“娘娘千岁万安。”

才子嘛,总是感性,他们中的大多人,或多或少都受惠于四宝斋的纸墨笔砚,再加上流传民间的佳话,他们对连棠敬佩又感激,虽未册封,她却早已是众人心中最好的国母。

连棠欣慰,她知道,这就是祁衍新政得到的民心。

这些懂得感恩的入仕青年,必然像一股新鲜的血液,充盈朝堂,在祁衍的带领下,引领大齐成为万国来朝的东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