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原主的记忆,原主自小就跟着苏姥爷读书,当年苏姥爷就曾这样评价过原主:“月娘,你可惜了是个女子,若为男儿,姚家必出举子。”

姚筱月得了原主的记忆,教导四郎自然是够的。

更不要说,她有着后世的记忆,两个记忆一综合,自然比现下许多秀才强了许多。

四郎一鞠到底。

萧大妹动了动嘴唇,想要说什么,但是看到家里人,都对姚筱月充满了感激,就咽下了想说的话。

她不傻,也知道现在不是她挑刺的时候,一旦她说了,让姚筱月放弃去苏家说项,那么自己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在早饭之后,萧大妹就已经被刘氏赶回了夫家。

哪有外嫁女,总呆在娘家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这外嫁女似乎总要挑拨婆媳关系。

刘氏不似其他的婆婆。

她年轻的时候,就是极彪悍,但不是不讲理。

她知道大妹不喜欢姚筱月,除了因为想要自己夫家的表妹嫁到萧家,更是因为月娘是刘氏去亲自提亲得来的。

月娘是刘氏自己看中的儿媳妇。

萧家是农家,萧父逃难到上河西村的时候,身无分文,是靠打猎,才能娶得起媳妇,买得起田地。

刘氏想要萧家能够出读书人,集所有的财力培养了四郎。

但她更希望,自己的孙子他娘是从读书人家出来的。

姚氏月娘,自小就有名声。

所以是最佳孙子他娘。

“阿娘,我是你女儿,亲女儿。”萧大妹极是委屈。

刘氏道:“你也知道自己是我女儿,那是你对大郎媳妇的态度?”

萧大妹为之一滞,竟说不出反驳的话。

刘氏道:“你走吧,回家好好地想想,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萧大妹就这样被赶了出来,在门外的时候,遇上了正从厨房出来的姚筱月,她忍不住瞪了一眼,大步就往外走。

姚筱月:“……”

第二天是回门的日子,萧家这边没有苛刻儿媳妇的规矩。

在前一天晚上,刘氏就已经把所有回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两斤肉,两包糖,两包点心,还有两包龙眼干,两块布,两瓶酒,再是一篮子鸡蛋。这些东西,在农家说来,已经是极不错的回门礼了。

萧家可以自己省吃俭用,但是在回礼这事上,是儿媳妇的门面,刘氏自然要给儿媳妇撑足了,不能让人看不起。

“明日,我让三郎送你过去。”刘氏又道。

这些东西,说重不重,但要说轻,姚筱月一个姑娘家,还真未必拿得动。

本来回门,该是丈夫陪着媳妇回的,大郎因为情况特殊,不在家,得媳妇儿自己回娘家。

刘氏就想到了,让三郎送着回去,让四妹一起陪过去。

三郎将人送到村口就回来,四妹陪着媳妇儿回娘门。

这是刘氏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姚筱月没有拒绝。

这些东西,姚筱月确实拿不动。

上河西村离下河西村,并不远,步行都要半个多时辰呢,要是拿着这些东西,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到姚家。

有人送着回去,自然是最好的。

一早,三郎就已经等在门口了。

牛车是在村长家里借的,萧家并没有牛车。

“大嫂。”见姚筱月出来,三郎喊了一声。

姚筱月应了一声,已经拿着东西,坐上了牛车。

四妹也跳上了车子。

萧父萧母也走了出来,刘氏道:“三郎,一定要将你大嫂送到姚家。”

三郎应了下来。

一路上,三郎话极少。

他比大郎小了四岁,今年已经十五岁了。

农家人,十六岁已经可以说亲了,最近刘氏也确实有为三郎说亲的打算。

当然姚筱月能够知道这些,也是因为她是家里的大媳妇,长嫂如母,她是有权知道这些的。

可不会因为她刚刚嫁过来,更不会因为她年龄还小,刘氏就不告诉她这些。

一路上,姚筱月没有说话。

只有四妹在那里不停地说话。

四妹一个十岁小姑娘,本就是个歇不住的年龄,她性子又是极活泼的,自然是呆不住。

在四妹的诉说中,姚筱月倒是知道了一些上河西村的密事。

当然,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话。

八卦之事,谁又不爱听呢?

姚筱月自然也愿意。

无意中,姚筱月听到了一则八卦。

是有关村北纪家的,也就是原主前未婚夫,现在她的妹夫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