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

“雕刻?”纪母怔住了,怎么会是雕刻,她听说过之前纪墨和阿桑之间的事情,还知道朗阁因此给了纪墨一块儿玉石和一把刻刀,也知道纪墨贸然下刀伤了手,让她看,吃一堑长一智,怎么也不可能再喜欢这东西了,竟然还喜欢吗?

“是啊,朗阁只给了我一把刻刀,那是不够的,我还要更多的工具,起码也要有些解玉砂,不然没办法雕琢。”

现在的玉雕工艺还是比较古老的,尤其洪畴所说的一些工具,什么琢玉机之类的专用工具,不用想也知道部族里不可能有,更不要说扎砣和磨砣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凭着一把刻刀就想要完成玉雕,也就比开天容易吧,幸好那块儿玉石是已经去了石壳外皮,算是半成形的玉料了,否则还要有个给玉石开壳的过程。

想想看,没有现代机械,什么电机磨机切割机的,古代是怎样给玉石开壳的呢?肯定不是一刀切的那种,而是用水磨法,慢慢研磨,这里面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用的就是解玉砂,先把其他的硬度高的石头打碎,捣烂,跟捣蒜差不多的那种,让石头烂成细砂,再用这些细砂加水去磨玉石的外壳,这些细砂就是解玉砂了。

这个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部族里绝对不可能完成的,指望别人交易都不现实,一年之中,能够有一支商队经过部族,那肯定是卖奴隶的商队,其他的东西,可能他们处在草原深处吧,其他的商品根本不等到这里就没了,而且商品还大都是大众商品,如解玉砂这种小众的,可能也不会很值钱的东西,还真的没人会捎带过来。

用羊皮羊肉什么的,换这种不当吃不当喝甚至也不怎么当用的东西,肯定不会有人愿意的。

纪墨若非要在这种情况下雕琢玉石,就真的要用非常原始的手段了,刻刀必然要有,还要有凿子之类的小工具,此外必不可少的就是解玉砂了,无论是一开始的打磨,还是后来的抛光,都要有这种不起眼的砂。

好在这个也不是不能被取代的,比如说纪墨可以找块儿坚硬的石头,自己不厌其烦地制作,但,石头打碎什么的,想想这个过程就是个力气活,还是个必须要持之以恒的力气活。

把制作玉雕的整个流程了解了一遍,纪墨就知道玉器贵重也不是没有道理,不管硬玉软玉,都要经过这样漫长的流程,可能一个流程下来就是几年过去了,这其中的手工也是需要费力气的,而这样精心制作出来的玉器,硬玉可能还好些,软玉怕摔啊,一不小心就碎了什么的。

传国玉玺都不能重新制作,只能镶嵌金子弥补,可想而知,玉料难得,玉雕更难得,想要精美如初,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还仅仅是针对玉器,洪畴所学的雕刻,针对的材料还有其他,玉雕是石雕之中的一种,还有木雕,核雕之类的,核雕又算是微雕的一种吧,在洪畴的讲述之中算是雕刻的小艺,让纪墨听得只想仰望,这就是大佬啊!

当然,因为古代还没放大镜,微雕还不到米雕的程度,而洪畴年龄大了,视力衰减,不如年轻时候好了,不可能给纪墨现场制作核雕什么的,只能告诉他相应的技法,按照洪畴所说,学会了在大物件之上雕刻,在小物件上雕刻也是同样的,只不过是需要眼神儿更好,更细心而已。

这就有点儿像学射箭那个看虱如轮的典故,若是能够把很小的东西盯着看,看到很大,其上的所有技巧也不过是在大的东西上雕琢一样的技巧罢了。

好像某些制作粗糙的东西看起来就不讨巧,但若是把同样粗糙的东西缩小百倍,可能就是让人惊叹的精致无比的杰作了。

听洪畴如此说来,微雕的神奇,也不过是在细微之处做到精致雕琢而已,倒真是没那么稀罕了。

如果古代的雕刻匠们都是这样的看法,也难怪他们不会制作很多微雕工艺的作品,在他们看来这等都是小道,还费眼神儿,且雕刻的东西还容易损坏,不易于保存,看着新鲜却难得高价,反而不如那些大件更为值钱,最终导致物以稀为贵,后世以之为奇。

端正了思想之后,纪墨也不再琢磨那些于当世可能哗众取宠的小道了,先学好正道,以后是不是做微雕流传后世,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雕刻工具……”

纪母还真是被这样的要求给难住了,这可怎么找呢?她敷衍了纪墨两句,打发他回去,自己也去忙碌了。

在后来跟夫人说话的时候,她似无意之中说出纪墨的痴傻念头来,“如今竟是一门心思琢磨着雕刻,还跟我说雕刻的工具不够,仅仅一把刻刀是不行的呐。”

“雕刻?”纪母怔住了,怎么会是雕刻,她听说过之前纪墨和阿桑之间的事情,还知道朗阁因此给了纪墨一块儿玉石和一把刻刀,也知道纪墨贸然下刀伤了手,让她看,吃一堑长一智,怎么也不可能再喜欢这东西了,竟然还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