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页

当所有的因地制宜,都可以从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知识之中找到相似的能够套用的模板之后,创新的必要性又在哪里?

人们对于桥的看法是什么,是它好不好看,还是它坚固不坚固?只要能用就好,哪怕是晃晃悠悠的竹桥,一走就进水的浮桥,只要能够走路通过,就是成功的桥。

比起为了自己的创新,那种莫名的成就感而推陈出新,在这个过程中背负压力,承受那些本来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何必呢?

葛根给纪墨说过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事例,曾有人请纪师傅去造桥,结果等纪师傅去了,却发现那人又找了一个名声不如纪师傅的王师傅造桥,歉意之余,理由就是那人的要价更便宜,造的桥能够更快建好,投入使用。

纪师傅没说什么,选谁不选谁,本来就是花钱的人能够做主的事情,他们顶多是白跑一趟,得了些象征性的车马费,不赚,也不亏。

可葛根当时不服气,说是那王师傅造的桥撑不住几年就会玩完,还会有些质量上面的小问题,如桥面倾斜之类的。

“这世上,有不塌的桥吗?”那代为出面的人是个小管事,闻言笑了,“管他斜不斜的,只要能过河,就是好桥,几年后塌了,塌了也就塌了,若是所有的桥都不塌,你们以后在哪里找活儿干?”

这话把葛根堵得没话说,看他那气鼓鼓的样子,那小管事还笑他看不开其中的道理:“卖伞的指望下雨,卖扇的指望晴天,你们造桥的难道就不指望天下的桥都由你们来造?可天下哪有那么多造桥的地方,还不是要前人造的桥塌了,才能轮到新的?”

当时葛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心里头放不下,后来打听了又打听,才知道这位造桥的商人图的就是一个面子工程,他为人吝啬,对那些乡里也谈不上多好,不过是大家普遍造桥铺路,求阴德庇佑,他这才跟了个风,学了个大流,自然不愿意为此多掏钱,有个样子就行了。

葛根对这事儿放不下,等那桥造好之后还亲自去看了,果然,桥面有些倾斜,倒也不是很严重,就是那种瘸子走上去,总有一回觉得自己是正常人,而正常人走上去,无心于此都不会留意的程度。

再后来,葛根还想着让这桥不到一年就塌了给那商人一个没脸,偏偏人家王师傅的手艺,不敢说极好,却也没有差到那份儿上,再有那地方使用桥的频率也小,葛根说的时候都叹气,说保不准能够十年不倒。

人一生,又有几个十年,便是让那村人自己说,都觉得这已经很不错了。

纪墨听了,都不知道是要跟葛根同样叹气好,还是为这桥的坚固感到庆幸,起码那些日常过桥的村人不会因为商人的贪便宜而受害。

但葛根的这股意难平,也是真的让人感同身受。

当时听着只是一叹,现在再听到纪师傅所说的“不出错就可以了”又觉得深深的无奈,能怎么办呢?生活不是游戏,造桥也不是搭积木,觉得搭得不好,随手推了,重新再来。

一次又一次,不过是推倒再重复浪费些时间而已,放到现实中,那便是一次又一次的人力浪费,便是别人都不说,跟着纪师傅造桥的这些弟子,又真的都有那样大的企图了吗?

看着好好的成果只因为半点儿不如意就被推倒重来,那打击,恐怕也承受不了几次。

这还是每一次都造好了的说法,若是造不好,创新之前的失败多了,又有几个人还相信纪师傅的名声,愿意跟着纪师傅继续造桥呢?还有谁,会为这份失败买单呢?

一个人,是造不成桥的。

这才是无奈之处啊!

第397章

创新也是要在经验的基础上,纪墨现在经验都没积累多少,想创新实在太远了些,他之前不曾造桥,对造桥也没什么技术积累,这会儿哪怕一座普通的照搬前人经验的碎石桥,在他看来,也是新的,收敛了杂乱的念头,好好看,跟着学就是了。

心思定下来,也不必去想那么多,先跟着师父师兄们看,看他们如何进行每一个工序步骤,之后再自己寻思这样的工序步骤有什么好处,会在之后起到怎样的配合作用,这方面,纪墨自觉还是有所得的,曾经当机关师的时候也是制作若干零件,然后组合起来发挥效用。

造桥若从这个方面来说,也是同样的,每个人都各有分工,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把这一部分组合起来,最后就成了一座完整的桥。

其中,拿总的纪师傅就是指导的作用,确定某个砖块儿的位置,让他们做出调整修改,不乏统一制作的砖块儿不符合规格,又重新制作的时候。

当所有的因地制宜,都可以从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知识之中找到相似的能够套用的模板之后,创新的必要性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