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王得了《纪氏医谱》之后,就着人抄录,把抄本送给了皇帝作为寿礼一项,之后又成为了修仙代言人,表示自己痴迷修仙,得此直通仙法,特与大家分享,其中很是破除了一些迷信。
当年纪墨与他讲过的那些,虽不知道化学反应式如何写就,却也知道此物不与此物添加,就不会得到彼物,如此种种,连滴血验亲的俗法都给辟谣了,可谓是一时喧哗,当之无愧的顶流,本来并不出名的河阳王因为此事,在宗室之中鹤立鸡群一样,出了大名。
《纪氏医谱》之中有关尸骨勘验方面的东西,也都被列为了仵作必读之经典,或者说必考之内容。
这更是让河阳王名声大噪,为此,获得朝廷不少嘉奖,这藏书阁也是那时候立起来的,里面的著作,为主的就是《纪氏医谱》,以及当年纪墨收集而来的各色医书,并若干其他的典籍著作。
外间所谓“万医楼”是也。
来此抄书之人,未必是都想要从事医学相关,当个医师之类的,但,出门在外,谁能说不碰到点儿小病小灾,万一等到那时候庸医害人,还不如自己闲暇时候了解一二,也能看看药方高明与否。
这也是河阳王的德政,他对医学方面的知识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自己,许是炫耀,许是自夸,但的确带起了一股风潮,读书人若不能科学明辨是非,为鬼祟手段所惑,岂不成了蠢物?
第488章
让这股风潮真正吹入人心的,还是一个事例。
有位曾经的纨绔子弟,因为看了医书《本草篇》,在登山游玩的时候辨认出了一株价值偏上的药材来,此事被广为传播,不仅激励了他自己的向学之心,从此改邪归正,成为浪子回头的典范,还增加了世人学医的兴趣,不说学来去采药好找渠道贴补家用,捡漏也不错啊!从牛草之中辨认出价值高的药材来,难道不是才学不是名声吗?
当然这些还算是小众并少数的,万医楼真正的主力大军还是那些致力于医学研究的人,任何职业,只要它能够攫取一定的利益,那么就不愁没有人去实行。
这方面,又要夸一夸河阳王了,免费开放万医楼这样的政策,真的是让他名声大好,不管他自己是什么样的目的心态,仅这一件事就被不少人比肩为圣人做派了。
只是,按照纪墨今日所看,这个免费开放,恐怕还是有些门槛,别的不说,起码要能看得懂书,会写字,否则,进来做什么,玩儿吗?
此外,便是在此基础上的福利政策了,若是有人愿意抄书的话,可以把自己抄出来的书带走,也就是说真正让医书下乡,成为普通人有可能拥有的东西。
这一点便是在践行纪墨所说过的“天下医”了,虽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名声如何,已经能够从今日所听到的赞誉之中得到反馈了。
哪怕河阳王是为了名声好听,但真正得到实惠的众人,也应该感激这项德政。
只是,那些人讳言的,是什么呢?
纪墨在两日后才知道这一条到底是什么,就是河阳王的寿数,据说他现在的寿数便是因为养气功方才得以延长,因为河阳王以前的“体弱多病”太过深入人心,所有人都觉得这样的人未必能够活得长久,可结果……大跌眼镜,八十多岁可还行?不少同龄人都死在了河阳王前面。
古代的平均年龄不过三十多岁,七十便是古来稀,八十之人,可谓是高寿了,说一句“寿星公”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这样的河阳王,凭借着病弱之身活到八十多岁的河阳王,若说其中没有养气功的效果,也没人信啊。
实际上,河阳王对外一直是如此吹嘘的,说自己养气功如何如何,以至于来这里抄书之人,除了那些医学专业,的确需要医书增加学识的,还有些就是为了寻那养气功的。
当然,只抄养气功,也不过是《脉经篇》一篇之中的部分内容,早早就能抄完,之所以还有很多人留着继续抄录,则是因为发现了这些医书的相关联性,一句话,最难学的都学会了,其他的看起来更简单的,看还是不看,顺便的事情而已,何必取舍,都要不就好了吗?
免费开放的万医楼,对人数是有限制的,每日里只有前面二十来人才能进入,难得来一次,为何不全看完。
抱着这样的想法,万医楼一直都是大热门,哪怕过去五十年,也没让这种热度有所削减,实在是有心修炼的人总怕练出问题来,不亲眼看看全本总是不甘心,怕外面流传的有所谬误。
安静下来,再想到白日从这些人口中听到的河阳王名声,从中判断熟悉的那些,还不得不说,真是河阳王的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