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誉之妹秦梵,儿时家境虽贫,好在秦誉每日下学后都会带书给妹妹看,亲自教妹妹读书识字,因此秦梵的底子尚不算差。
秦誉在京都任官后,给妹妹请了女先生和教导礼仪的嬷嬷,大嫂章清进门后,又耐心指点着。
经此一番教导,秦梵在京中虽不似谢昭华那般出众,却也中规中矩,不落人后的。
秦家门第一般,谢持昀之所以和秦梵定亲,还得从前年那场庙会说起。
前年秦梵十四,和大嫂章清在热闹的庙会中被人群冲散,章清还好,对京都尚熟,秦梵可就不一样了。
秦被人挤到了寺庙外的街上,本想着凭记忆走到和章清被冲散的地儿,奈何她对京都压根儿不熟,不知怎的,走到一处小巷中。
巷中一群公子哥儿见秦梵打扮不俗,身边又没侍女,以为是哪里的名倌儿,一时起了调戏之心。
当时,谢持昀恰好出来办公务,经过小巷时正好瞧见秦梵被一群纨绔子弟逼至巷尾,接下来无须多说,自然是英雄救美的戏码。
谢持昀成日忙着科举,对男女之事不甚上心。
秦梵体弱,那日受惊,险些晕厥过去,谢持昀身边只跟着办事的下属,多有不便,他只好亲自抱着秦梵从巷子里出来。
谢持昀自知姑娘的清誉是折在自己手上了,一月后便上门提了亲。
秦家的长辈唯老家的叔父,叔父腿脚不便,妹妹的婚事只得由秦誉做主。
所幸谢持昀在外名声一向极好,不仅是小妹的救命恩人,更是处处替小妹的声誉着想,主动上门提亲。秦誉再怎么舍不得小妹,也没有不应下亲事的道理。
谢家虽拜高,却也不踩低,秦家虽出身贫寒,门第上到底过得去,林如芝又是良善明理之人,两家就这样订下了这门亲事。
去岁七月江南一带水患频发,先帝派工部下江南解决水患一事,要解决水患,少不了改耕修桥。
改耕修桥费时费力,就连此次先帝驾崩,谢持昀也分不开身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