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杨渐沉迷在后妃的花招中,忘却了自己的规矩时,太后病了。
这一场病来得轻但绵延,太后缠绵病榻不能自理,需要人日夜跟着陪护。
杨渐探望了几次后一方面是吩咐着人多多体察太后的病情,另一方面更是放松了自己在朝政上的监管。
不知不觉的,从某一个「大度」的下午开始。杨渐把砚儿召去了御书房,却自己在用完膳回书房的路上「意外」被雅贵嫔邀去一同欣赏秋日盛放的菊花。
砚儿就一个人坐在御书房中,没有旨意要她回去,也没有旨意要她留下来。
看着面前堆积的奏折,看着御书房中早就习惯了的侍女太监,砚儿大起胆子,坐在了书桌稍微偏左一些的位子,一本一本地翻阅奏折,思考着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
若是久处偏远的武将想要进京朝圣,是应该大张旗鼓地欢迎还是应该婉言规劝他驻守原地?
地方闹起了秋收不足的灾祸,是应该保持原本的赋税还是适当地进行减免?
是应该保持每一处地方的政策同步还是因地制宜?如何部署冬日的御寒和资源分配?如何和各个邻国保持联络?
砚儿一本本翻阅着奏折,把每一类事件进行分类。太后说过,如今天朝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先帝部署多年的能人异士,这些文官独到的见解、深入的分析、引经据典的论述,给了砚儿更多不一样的思考。
原本她只是阅读一些史书和兵书,试图从历史中领悟到朝政的精妙。
但是精心归类,阅读就某一事件中诸位大家的见解,砚儿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时候应该使用理论,什么时候则要依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