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丞相道:“公主所言不错,王君从前的确有一位姐姐,便是这记档上记下的翁主,是已故文乐大长公主的女儿。不过她还在世的时候,并不是翁主,她被昭武王封为清平公主,赐清平郡为邑,是姜国开国以来荣宠最盛的公主。”
昭武王,我的曾祖父,以铁血手腕闻名各国。我从前读史,知道昭武王在位的时候姜齐打了很多年,姜国出了几位了不得的武将,别国来看,都是怕的。
“我知道清平郡,二伯父年年都去,说是替故人看望亲人,我跟着去过一次,那时候清平郡那位老城主拉着我的手哭了好一阵,也不晓得他难过些什么。二伯父前年故去后,清平郡的名字我也听的少了,不过我知道,老城主早就离世,新的城主继任已经十年了。”这些都是让人唏嘘的事情,我二伯父明明身强体健,却猝然病逝。老城主行将就木,临去前挂记的还是清平郡百姓的安乐。
苏丞相比我还要感慨:“是啊,二公子故去,世上还有谁会提到清平公主呢。王君自然是想念的,可无法言说,长陵王或许时时会想起清平公主,可他远在长陵郡,想到又能如何。时至今日,若不是公主提到,也许十年八年之后,待到老臣也死去了,世上便再无人会说起清平公主了。”
我知道苏丞相这样的老人家把生死看得很开,可是他身为姜国肱骨,自然是人人都盼着长命百岁的,我赶紧“呸”了两声:“苏丞相您怎么说不吉利的话呀,您是姜国栋梁,肱股之臣,还要活很多年的。”
苏丞相却只是很轻地摇摇头:“活得太久也并非幸事,我们这许多人,都不该长久活下去。公主不是小孩子了,有些事情说给公主听也无妨。我们这一代人,与清平公主相关的人,都很难活下去,我们心中只是尚有坚持着活下去的理由罢了。”
他的悲伤似乎就要溢出来,连我都被他感染,我脱口而出:“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是害死她的人。”
苏丞相眼睛望着远处天空,深深地看了看飞鸟和云彩,然后收回眼,同我讲起了故事。
时间好像再慢慢倒溯回到从前,而苏丞相口中的故事,开始于昌和四年春,清平公主爬上太师府院墙的那一天。我听着觉得有意思,少女公主毫无顾忌地爬上墙头,少时的清灵肆意尽显。我想苏丞相许是要讲一些明媚的故事来,却看他眼神愈发哀伤,故事也愈发曲折,直到彻底悲痛。
苏丞相咳了咳,看着有几分难受:“清平公主离世的时候,才三十一岁,年华正好。她一生这三十一年里,历经生离死别,疼爱她的昭武王与承康太后先后离世,没能看着公主出嫁。公主后来嫁给了镇国大将军之子,北境守将裴将军,这位裴将军年少有为,名扬姜齐两国,是不世英才。他们青梅竹马,相识相知十几年,最后拿着昭武王与承康太后两道赐婚的遗旨,结为了夫妻。老臣还记得公主成婚那日,长宁街站满了人,十里红妆,满城灯火。老臣那时还送了公主一份贺礼,不过应该已经被公主扔掉了。”
苏丞相话里的他和往日见的真是不同,从我记事起,我从未见过苏丞相参加过谁家的宴会,又给谁家送过贺礼。我父亲是姜国王君,苏丞相为臣,可我弟弟出世的时候,苏丞相也不过是送了几句祝福。我听人说,苏丞相这么些年只送出过一份贺礼,当街送的,百姓都瞧见了。我以前也好奇过是谁与苏丞相这么亲厚,我猜许是他的挚交贺大人,可现在听来,并不是。
“公主与裴将军结发,恩爱非常,临阳城街头巷尾传遍了公主夫妇的故事,满城皆知他们举案齐眉,相爱至深。一年后,裴将军北上迎敌,本以为万事大吉,却不想遭到内奸算计,命陨随州。次年的上元节,公主持剑进殿,杀了人,被昭文王下旨幽闭在宁康宫,关了很多年。”
昭文王是我祖父,我没见过他,我出世的时候,昭文王已经离世。不过朝中有人说,昭文王是仁德之君,以仁爱闻名,以和平连诸国,人人敬服。
“那时候公主还未满二十岁,却已经像是垂暮老者般看淡了生死。公主被幽闭之后,文乐大长公主夫妇自请南下,镇国大将军也致仕返乡,他们都再没回过临阳。也是这一年,二公子外出游历,看遍山水,只是不看临阳。”
这我知道,二伯父早年游历,长了许多见识,临阳城中许多人都很仰慕。我后来问过他为什么又留在临阳,不再游历,他告诉我,他这一辈子看过的山水够多了,不必再看了。
“公主幽闭一年后,老臣到过宁康宫,拜见过公主。那时公主已经万分憔悴,人很消瘦,双眼中半分亮色也无。她活得很艰难,也不过是因为裴将军还有一双侄辈,还需要她的庇护。那次见面后,老臣再未真正地见过公主,只是公主被关了九年后,得蒙恩准,可以偶尔出宫,老臣站在长宁街上,远远见到过公主的身影,已是佝偻摇摆。”
苏丞相道:“公主所言不错,王君从前的确有一位姐姐,便是这记档上记下的翁主,是已故文乐大长公主的女儿。不过她还在世的时候,并不是翁主,她被昭武王封为清平公主,赐清平郡为邑,是姜国开国以来荣宠最盛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