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殿中卫临跪地请罪,十二所的行动已经相当迅速,查明这谣言源起之处,竟然和徒门教扯上关系,自打十二所掌握了徒门教教主鸿曦的意图后,为了撒网找出和他勾结的朝臣,梁仲瑄并未直接处置他,没想到让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利用教众散播谣言。
梁仲瑄这几日一直将自己困在议政殿中,不见外臣,这次的谣言虽牵扯的是顾枫,可出自顾氏一脉的皇后才是这次谣言最大的受害者,看来是梁仲瑄小看了徒门教背后之人,这一刀正正好好的刺中了梁仲瑄的软肋,着实让他痛得心酸。
“鸿曦人呢?”
“已经被控制在十二所的地牢之中。”
“不管用什么方法,撬开他的嘴,这个时候重伤中宫,肯定与立储一事有关,我要知道是哪个皇子参与了,你亲自去审。”
卫临跪地不起,不敢接旨,这次是他的失职,明明是掌管天下情报的十二所,又完全掌握了鸿曦和徒门教,竟然在这种情况下还让他有机可乘,自接管十二所以来,这是第一次让卫临觉得如此挫败,甚至觉得自己再不敢担负起十二所的重任。
梁仲瑄看着卫临,知他心痛,便打算起身去扶他起来,可多日未眠又食欲不佳,让梁仲瑄刚起身就觉得天旋地转,好在卫临行动敏捷,及时扶住了梁仲瑄,梁仲瑄定了一下神,才缓和了那阵眩晕,伸手拍了拍卫临的手臂。
“这次是个教训,给你的,也是给朕的,以为控制了朝臣就能万无一失,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悠悠众口足以毁掉中宫的凤仪。”
卫临汗颜的低下头,梁仲瑄紧紧的抓住卫临的手臂,好半天才放松下来,轻轻的拍了拍他,说道,
“你去审鸿曦,再传朕的旨意让李安献入京,他是该兑现当年对朕的承诺了。”
“遵旨。”
卫临也明白此刻不该再纠结过错,要及时止损才能度过这个难关,所以也没再请罪,按照梁仲瑄的旨意去办了事情。
如今虽南镜和西凉斗争激烈无暇东顾,可李安献回京梁仲瑄还是不放心,便让戚蒙去凉州坐镇代为管理陇西军,当然这个安排是他让长公主德怀私下安排的,一切都进行的悄然有序。
关于这次流言,朝中开始并未关心,毕竟顾氏世代忠烈,在朝中口碑极佳,起初大多都不信这种话,可流言越传越广,有些人便坐不住了,联想到当初梁淮对顾枫的态度,让这件事情变得越发描述不清,御史们自然是最先上奏的,理由不过是民声鼎沸,不彻查不足以平流言。
梁仲瑄态度平和,仿佛没发觉这个流言,直到御史上奏才恍然发觉此事,便当朝询问顾南天的意思,可哪里能找到他的身影,梁仲瑄当时便有些生气,说了句‘荣国公最近是越发懈怠了。’
顾南天虽承袭了荣国公之位,但因是军职,又早已解甲归田,所以早年间便获准不用每日来早朝,这是梁仲瑄亲自恩准的,而且两人私交甚笃,如果真有要事相商,梁仲瑄都是请顾南天入议政殿探讨,哪里想到今日却突然在朝堂上说他,这不免让人想起先帝当年故意为难顾枫的场景来。
因梁仲瑄一句懈怠,着实让很多人摸不到头脑,顾氏这些年虽不再担任朝中要职,可谁不知道顾氏上下都深受皇恩,顾枫配享太庙,赐封荣国公,顾南天承袭爵位,永享富贵,顾子珏任禁军统领,皇后之位更是因顾氏才落在英歌头上,这场政治联姻,梁仲瑄这些年也并未多宠爱英歌,她之所以能稳坐中宫,不全是因为依赖于顾氏的荣光吗?
如今一朝变天,顾氏被民怨推上众矢之的,因这流言中可还隐藏着梁仲瑄亲赴凉州说服顾枫背叛威北王的细节,而如今梁仲瑄的态度似乎更加说明了这件事的真实性。
原本梁仲瑄的一句否认,就可以还顾氏清白,可梁仲瑄的这种反应无非是将顾氏推向火堆之上炙烤,御史要求彻查顾氏的奏章更是一天比一天犀利,而梁仲瑄除了第一天回应了此事,再后来便不再言语,而被说懈怠的顾枫仍旧不上朝,甚至连多年全勤不懈怠的乔玉这在这个时候告病在家。
前朝虽吵吵闹闹,但只要梁仲瑄不下旨,根本无人敢撼动顾氏,倒是太后在后宫几次几次为难皇后,她速来不喜欢英歌,这次是逮到机会好一顿训斥,但英歌在后宫这么多年,早就习惯,面对太后的刁难也是不卑不亢,倒也让太后有些有怒火没地方发。
原本英歌也以为这件事情不过是一时兴起的谣言,过段日子便会烟消云散,哪知道会越演越烈,此事毕竟事关顾氏一族,英歌终究还是不能置身事外,她脱簪前往议政殿请罪,不理会高远的搀扶,直接跪在了殿外,梁仲瑄闻声已赶了出来,看着衣服单薄的英歌,自然是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