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水路的情况下,为了成本考虑,水路才是首选。
商人最会精打细算,正常情况下水路的价钱比陆路便宜,他们就选水路,而逆水行舟时速度慢,他们就换成车马
不修路的人不用考虑修路的成本,朝廷得考虑,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每年要花钱的地方那么多,处处都要精打细算,不可能说修就修。
“三哥你是不知道那些坏掉的官道能坏成什么样,别说过车了,连人走过去都难,官府不上心,路边种的树都被周边百姓砍回家当柴火了。”隆禧喝口水润润嗓子,换个姿势继续说,“京城到江南几千里地,这边坏点那边坏点,等到南巡启程的时候要是断在半路上,这可如何是好?”
真不是他夸张,现实的情况只会比他说的更严重。
他又不是皇帝,出门之前也没人帮他探路,在外面走哪条路是老徐大人安排,除非他们主动和当地官府打招呼,不然地方官也不知道他们走哪儿。
他们提前没打招呼,自然没有人在前头帮他们把路填平铺好,一路上过的那叫一个多姿多彩。
晴天还好,遇到下雨天,低洼的地方积的都是水,还时不时遇到断桥,他们想过去要么绕路要么修桥。春天不是多雨吗,他们接二连三的遇到这种事情,把老徐大人给气的哦,要不是地方官不归他管,他能把人骂的狗血淋头。
维护官道是官府的活儿,但是这活儿需要他们出钱出人,最后好处都给商人和寻常百姓占了,不那么负责的地方官就不爱管这事儿,有修路的钱干什么不好,没必要花在那些泥腿子身上。
道理其实和各地的地方官都不乐意维修他们的衙门差不多,他们在一个地方只待三五年,修路和修衙门都需要时间,没准儿他们还没修好人就要换个地方当官了,政绩的确是政绩,却是留给下一任的政绩。
这还干什么干,不如多留点钱证明他们治理本地治理的好,毕竟他们上任时衙门里有多少钱卸任时衙门里有多少钱账本上都记的一清二楚,银钱数量变多,他们升迁的可能性才更大。
没道理他们出钱出力赔上前途功劳却全给下一任,傻子才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脏活累活总得有人干,谁都想处处沾光,但是处处沾光的情况并不存在,总得有人吃亏。
人嘛,得有奉献精神,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没好的春天。
咳咳,反正就是这个道理。
父母官就要有父母官的样子,不能只拿俸禄不办事。
他回来之前打听了不少事情,对目前的情况了解的也算差不多了,因为官府、大部分地方官府对官道的不上心,所以民间只能自己上。
大部分是某几个官员没法做主用官府的钱,又实在看不过去那些几乎不能过人的路,于是拿出自己的俸禄,顺便号召辖内富商豪绅一起出钱修路建亭。
有当官的带头,富商豪绅基本都会给他这个面子,主要不是为了同乡有平坦的路能走,而是为了和官府交好。
没办法,就是那么现实。
要是没有当官的带头,地方缙绅富户也会出面,反正修路用的大部分钱都是募捐,不会让一家出钱,像有些地方会单独捐出一部分田地作为“路田”,路田的收入便用来修缮道路。
还有就是,民间本来就有“修路铺桥做好事”的传统,还是爱做好事的人更多,寺庙里的僧人也会捐资筑道,所以才有那么多石碑刻文记载为道路、桥梁、茶亭捐资的姓名。
真不是他胡闹,而是这法子本来就很正经,要是不管用的话,为什么还那么多地方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