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黄洞乡的《东掌村志》终于印出来了,这一历时两年半的成果既是东掌村的大事,也是淇县南太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件大事。作为主笔,感触良多。
先要说说接受任务之前对于村志纂写工作的心态。许多人写村志的过程都被描写成皓首穷经和呕心沥血的样子,显得十分骇人。我曾经以为,撰写一本村志,应当属于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这话说出来会把人吓一跳,会以为这小子是个狂徒。
一则我已经不是当年的狂小子,而是年过五旬的半老头了,要说狂也该叫做狂老头。二则我平生所写文章,留下了一千六百多万字的杂七杂八,其中长篇小说发表四部,累计四百万字,有一部还在连载之中。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的人不知道其中的艰辛,特别是写现实题材的长篇,需要储备的东西可谓是百科全书,我从初中开始坚持记了十年日记,米把高的日记本至今还存放着。
鉴于这样的积淀,所以我曾经以为写一本村志相比我写长篇,还真的就有点不在话下,至少没有看成一道难题。
我看到的第一本志书是二十多年前了,那是一本《淇县志》,事实上在三十多年前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在《淇县志》主编李清堂先生家里看到过油印版的送审稿。看到的第一本村志是《赵沟村志》,过去十来年了,当时由贾振君老师送给我一本,他介绍了编撰村志的几位老人的不容易,我对这本村志的主笔杜明道老先生深表敬意。这让我对于编村志的难度有了初步认识,也多少改变了曾经的狂妄自大。
没想到的是,2021年6月份,在老促会参与编纂《淇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时候,王东安老师布置了让我担任《东掌村志》主笔的任务,让两下兼顾。这让我的心顿时紧缩,不是自称张飞吃豆芽吗?这时候为什么却感到了紧张呢?
东掌村是王东安老师的老家,他是我的高中老师,我们之间联系很紧密,对他退休前的工作历程敬畏有加。在小县城,他从一个山里娃走到县级领导层,这可是乡亲们眼中很了不起的人物。东掌村有如此人物,我能写好这本村志吗?
东掌村的人物还不仅仅有王老师,更有退休在家的婶子王喜平,当年担任副县长管着科教文卫,我很早就对她是仰视着的。更有退休的正县级干部王小玉,是淇县工业发展的见证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也是东掌村的。更有祖籍东掌、河南省招办退休、在东掌村任第一书记的王之玺主任。
仅仅我知道的这几个人,就知道东掌村在黄洞乡乃至整个淇县的分量。由我来担任主笔,自己觉得好像是开了个国际玩笑。但王老师是认真的,三番五次提及,我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王老师多方鼓励,我才最终下定决心。
王老师看我答应下来,立马就搬来了好几本全国各地的名村志,经过捧读、浏览这些名村志,了解了一个惊人情况,早在2016年11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精神,就发布了《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部署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经济强村、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及其他特色村编纂一批新村志,出版《中国名村志丛书》。又了解到东掌村于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传统村落,2019年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我跟王老师商定,《东掌村志》就按照名村志的的体例和格式定调,虽然不一定成为名村志,但我们要把这本村志起码编成淇县的“名村志”。
王老师对此深表赞同,提出了分三步走,第一步由他和王之珩以及黄强、张胜旗、王淑勤等为我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图资料。第二步我先列一个提纲,按照条目串起来一个资料汇编,然后看哪些条目缺内容,到村里搜集。第三步,凡需要搜集资料,村里全力配合,开会也好,调集人马也好,全都不是问题。并且说了,村里有一位在深圳的老板王杰提供财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