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灯

秀洲有名的世家望族以于家为首。

于氏朝堂势力不显,却是秀洲首屈一指的簪缨世家,所根植的力量不容小觑,可以说是秀洲的地头蛇。

由于江氏与他们并不亲密,于家子弟们多醉心清谈,无意朝政。江寅澄来此地任州牧数年,也只与他们做到了井水不犯河水。

江时雨来此便是为拜访于氏一族。

他在求学阶段曾与于氏三郎在同一老师门下修习。

于三郎只修习了一年,便道自己“另投他志”,毅然告别了老师去云游九州。

这些年下来,他自号挂眉散人,也在文士中闯下不小的名头。

江时雨和这位于氏三郎虽只短暂同窗一年,但两人志趣相投,即使后来于三郎离开,也没有断了联系。

在来之前,他就曾书信一封,托于三郎帮自己了解打探些情况。

毕竟江家在秀洲势力不多,最大便是江寅澄,看看他如今的惨状,江时雨觉得自己还是另寻他法为好。

于三郎酷爱清谈,每日不是在清谈便是在醉酒。

今日也是如此。

他正谈到一半,酒方方三巡。只见一小厮过来,在他身边耳语几句。于三郎原本被打扰的不悦渐渐消散,抚掌哈哈大笑:“好!”

说着就要起身离去。

旁边的人面面相觑,有人问:“三郎,这是怎么了?”

“贵客临门,我去迎接迎接!”于三郎这才想起,与他们丢下这么一句。

“哦?”大家都好奇起来,“是谁?能被三郎称为贵客,必然不凡吧。”

“他来了你们一见便知。”于三郎却故意不说。

于三郎设宴于雅琴院。

院外一条街道,勾栏茶馆林立,许多名士雅客都在此地汇聚。

江时雨的车辇自青石板上踏过,一路听到了不少有趣的高谈阔论。

既到院外,他刚下马车,只听街边吟唱声嘹亮。

“世人都道安京好,富贵荣华遍地找。地上满是金和玉,地下白骨掩枯草。”

“世人都道安京好,当朝一品满街跑。世族累作高台起,阶下寒门谁见了。”

“世人都道安京好,风流名士知多少。都想成名传天下,谁又比得江郎好?”

“世人都道安京好......”

江时雨侧首,只见街对面的茶馆中,有个一身匪气的男人靠坐着吟道,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他穿着文士青衫,也瞧着不像是学子,而是什么绿林好汉。

见人看了过来,

江时雨朝他微微一笑,颔首示意。

“怜春!”

于三郎从院中看到他,大步而来。

“不是说明日才来?怎的突然给我一个惊喜。”

江时雨:“怎么,我来得不是时候?”

“不,正是时候!”于三郎笑着要牵他往里走,“今日我正巧宴人清谈,就缺你这么个贵客来给我撑场子。”

江时雨无奈一笑,也随他去。

绕过刻着“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惟至人兮。”的抱石。

于三郎才道:“我们这风气开放,虽喜玄谈,但朝政也议得。不论世族寒门,有口就能言。”

江时雨:“文采不问门第。能有如此风气,敛之功不可没。”

于三郎脸上骄傲,却又摇头:“也多亏了你那些书信,不然我到现在,也只空有一番想法罢了。”

“只可惜不能让人知道,我倒替你冒领了那些赞赏了。”

“又有什么关系,”江时雨道,“有得亦有失,你不止替我领了赞赏,还替我背了责难。”

“那是,”于三郎叹了口气,“我阿翁年余没搭理我了。”

......

“诸位,这便是我说的贵客,安京江郎江怜春。”

底下霎时传出一阵低低的惊呼声。

江时雨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作揖见礼。

他曾是众多清谈场合的座上宾,主人家以邀请到他为荣。

但自他入朝为官之后,人们办谈时还是会邀请他,他却很少再露面。

“这位便是安京江郎吗?久仰大名!”

“在下秀洲谢氏六郎,字元道。见过江郎君。”

“在下……”

“……”

众人都起身对他行礼。虽清谈不论官职,以江时雨的地位也让他们十分热情。

与他打招呼的都是些世家公子,一些人则站在稍远的地方,默默看着。

他们衣着朴素,一看便是寒门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