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现在事情已经成了,帝后都说行,谁还能说不行?
不过一路进门,林启带着纪炀去见祖父跟母亲,林娘子自然带着五妹去见母亲,一会再一起吃饭。
今日林家人到的整齐,阖府上下喜气洋洋。
别说林启觉得怪异,林大学士也好不到哪去。
家里后宅之事,他一向不管,带过的唯一孙儿只有嫡长孙。
那日在宫里,梁王跟文学士想要嫁侄女,嫁女儿的时候,他心里还吐槽一番,没想到最后反而他家嫁孙女。
这几日上朝,梁王都恨不得拍着他的肩膀说,看你平日浓眉大眼的,怎么反而截胡?
文学士还好些,他家本就不愿意让文小妹跟着吃苦。
只是家中原本还在犹豫四儿子跟林五姑娘婚事,没想到这婚事也告吹。
但人家是娃娃亲。
还能怎么办。
因一桩婚事埋怨林家?
还是不满纪炀?
文学士虽是墙头草,也没那样蠢。
汴京好人家多了,林家在相看别家的时候,他家也在相看其他人户。
大家都差不多,大哥不说二哥。
再说,林家信守承诺,林家五姑娘知道自己会跟去灌江府吃苦,但依旧听从父母祖父之命,履行当年的诺言。
如此女子,堪称典范。
谁又会责怪这样恪守诚信的大家闺秀。
毕竟谁不想待在舒舒服服的汴京,反而为十几年前的约定去往边关之地?
文学士只能叹气,感觉既错失一个好女婿,也错失一个好儿媳。
最后看向林大学士的眼神,只有复杂。
这会复杂的眼神转移到林大学士身上,再看向纪炀。
等聊天的时候,除了常规的问礼之外,林大学士道:“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启程?”
纪炀道:“五日后,虽说成婚不久,但再不上路,以后路会更难走。”
五日后九月二十四,总算赶在十月前出发,他们准备人先走,行李后行,有王伯派人送过去。
反正赶在天寒地冻之前上任,不能耽搁太久。
林大学士点头,灌江府那边是不能耽误,不过刚成婚便走,是辛苦了些。
原本他家还说,要不然让婉芸留在汴京,只是婉芸执意要去,纪炀也说把她一个人留伯爵府不好,这才同行。
还不是跟行李同行,估计要跟纪炀一起。
纪炀把他跟娘子商量好的一一说出,众人脸色不太一样,但都带着别样的复杂。
两人认识多久?
竟然赶路都要同行?
难道真如纪炀所说,林家宴会见到婉芸第一眼,便心生好感?
这也太快了吧?
他家五姑娘确实好看,但能让这样一个人如此心喜?
林启半是高兴,半觉得纪炀又揣什么心思。
可左看右看,连他都琢磨不出来原因。
纪炀这边说着出行计划。
后院里,林婉芸同样在说接下来行程。
林婉芸嫁的夫婿,既是伯爵嫡子,有身份,还做出政绩,有名声。
所以林家主母还算满意。
毕竟纪炀今时不同往日,见陛下的优待,便知他大有前途。
至于林婉芸决定跟去灌江府,这又给林家扬名,都夸她家女儿教得好。
反正纪炀把面子里子都给足了,不枉她辛苦教导。
“既然你们夫妇俩已经有打算,那便去做了,到了灌江府,万不可失了林家女儿体面,你可知?”林家主母开口道,“你不在我身边长大,许多事情不如你三姐。”
林家已经出嫁的二姐,三姐,都提前回家迎妹妹回门。
还有个未出嫁的表姑娘也在作陪。
不怎么回家的二姐皱眉:“娘?五妹在汴京闺秀当中实属翘楚,温和有礼,人人夸赞,您夸三妹,也不要贬五妹。”
“你不知道,莫要乱说,你五妹。”
话还没说完,前面男人们已经聊完,纪炀自己打了帘子进门,顺着接话道:“五妹怎么?”
说话时自然是看着林婉芸的,眼中明显带笑,十分亲昵:“陛下跟娘娘都夸林家姑娘教养得好,小婿拜谢岳母教诲,养出陛下娘娘都夸的好女子。”
陛下跟娘娘都夸。
她还能再说?
纪炀并不去看旁人,给林婉芸几个姊妹行礼时眼神并不直视,显得十分有礼。
只是看向林婉芸时,眼神温柔片刻,众人都看在眼里。
林婉芸几乎看呆了去。
还有人比她更能演?
不过刚看一会,就被二姐调侃:“不愧是新婚夫妇,蜜里调油般。”
说的林婉芸立刻低头,纪炀倒是笑着道:“多谢二姐夸赞了。”
这个回答十分纪炀。
众人落座,等问到两人这几日做什么的时候,纪炀只答:“出行的东西我那边收拾,这五日要劳烦婉芸帮忙看看我母亲留下的账簿铺子,田庄那边没办法去了,先过一遍眼,以后都是我们的家当,做个心中有数。”
母亲留下的账簿铺子田庄?
都要新婚娘子看?
旁边林三姑娘帕子都要绞碎,等人家夫妇两个回去,她倒在母亲跟前哭一场。
林家主母皱眉:“你也瞧见,他根本不认识你,又怎会故意针对于你?”
“想他对你五妹真心喜爱,说不得三年前你五妹路过扶江县时,便有了心意,那葫芦灯罩不就是他送来的。”
“现在看看,也是送给你妹妹的,前几日又送了一个,看着比上次还好。”
“如今你五妹,比你们姊妹都要强些。”
不怪林家主母想法改变,而是这场婚事给她带来了大大的体面。
以前都夸婉芸好,现在更是如此。
前段时日文家亲事拖拖拉拉,别人面上在夸,心里不定怎么说,现在可不同了。
随着陛下娘娘的话,只把林家五姑娘当做闺中第一人。
这名头如今谁都认的。
到现在有些人户还在可惜,怎么就让纪炀先下手了呢。
他们后悔啊!
以后就算林家五姑娘离开汴京,只怕汴京闺秀也会以她为榜样。
谁让她模样好,家教好,性格好,嫁的夫婿对她更好。
林婉芸在伯爵府,一边随便翻翻账本,一边听丫鬟说外面传言。
林婉芸自己都想捂脸。
别夸了,过了,太过了!
论演技,自己离纪炀差一大截!
怪不得他看自己“装模作样”的时候,总是似笑非笑。
丫鬟素竹见小姐翻账本飞快,忍不住道:“小姐,您不仔细看看?这可是姑爷亲手给您的。”
“还是王伯整理送过来。”
林婉芸笑:“他给我面子,我怎么好真的拿他东西。”
便是看看,也不尊重,翻翻做个样子行了。
她这会心都飘到外面。
离开汴京。
在两个月前,她想都不敢想,如今真的要实现了。
纪炀也没想到,回趟汴京,竟然还成了个亲。
几个好友给他送行,脸色也是古怪。
不过想到是娃娃亲,又觉得正常。
“纪炀,这次灌江府可比潞州难多了,那是比潞州还偏的地方,你真的要去?”侯府孙儿井旭开口道。
他说了这话,滕显看了看他们,果然听纪炀问道:“你们也是这么认为?”
滕显下意识摆手:“别问我,我只做葫芦,旁的一概不管。”
吏部官员儿子颜海青开口:“我爹说,这确实是对你口不择言的惩罚。”
“但长远来看,又是好事。”
“当然,那种艰苦的地方,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全看个人能力。”
剩下家中在禁军做事,比较沉默的晁盛辉也开口,谁料他说话,便跟其他人不同:“灌江府下面二十多个县,边域五县合成两个县。”
“陛下并未把宝压在你一人身上。”
五个县,合成两个县。
纪炀去其中三合一的太新县,另一个二合一的今安县。
两个县都要安排新知县。
所以晁盛辉说得很对,陛下并未把宝压在他身上,他跟那位不知道名字的知县,肯定会被暗暗比较。
陛下这一手,也实在妙。
就算他们知道又如何,还不是好好干活,有比较才有压力跟动力。
晁盛辉低声道:“那边可能是宗室安插的人。”
这是最新消息了。
梁王知道灌江府是不能打,还安排了个纪炀过去,他自然不会直接投降,左拐右拐,让自己的人去太新县隔壁今安县。
纪炀差点骂出声。
什么灌江府代理人政斗。
两个相邻的县,两个不同的势力,还有明显不同解决问题的手腕。
那场勤政殿里的辩论,现在从字面演化成实际。
果然,都是不服输的。
陛下肯定乐见其成,不管什么办法,只要能平定灌江府便好。
“具体什么人还没选出来,估计年后才能过去。你这点倒是能占先机。今天才传出的消息,还有理论。”晁盛辉把听来的消息都说了一遍。
对纪炀来说确实有用。
去年还在说,好友们打听不来消息,如今晁盛辉已经跟其他人不同了,吏部相关的颜海青也有消息。
倒是只有侯爷家孙儿井旭一头雾水,怎么了?说好的吃喝玩乐?你们几个偷偷进步是吧?
井旭憋了半天,开口道:“没记错的话,灌江府地方极大,一个县的面积,都是普通县城两三倍。”
“你那三合一的县,是不是更难管?”
在好友们压力之下,井旭还真分析出点东西。
三个县合一个县城,地方本就不小,面积大,那便不好管理。
里面豪强林立,山贼土匪成窝。
撂荒的土地也不好捡起来。
恢复生产,想想都头疼。
纪炀其实心里有些想法,千难万险,总要去了才知道。
他近来看了无数太新县资料,倒不是很慌。
再说,他手里还有兵符傍身,安全不成问题。
若不是这样,自然不敢带江乖乖跟林五姑娘过去。
滕显则道:“这次,这次你总要收葫芦动画挣得银两了吧?想也知道,那边肯定要什么没什么。”
“葫芦动画获利万两,我每日拿着手都不稳。”
谁料纪炀还是摇头:“我不要银两。”
“帮我买成粮草备着,在冬日前送到。”
纪炀需要的时候自然不会客气。
但银子有什么用,换成东西才成。
别人都说了有用的消息,或者直接给了银两,井旭立刻道:“我家在江南有粮庄,我帮你买。”
颜海青刚想说,你家买卖你从不参与,你会买粮?
纪炀给他使眼色,笑着对井旭道:“可当真?现在已经九月二十,十一月中旬前,我要见到东西。”
其实井旭确实为难,别说买粮了,他家粮庄经营得如何,里面有多少粮食,粮食是大米小麦,还是小米大麦五谷,他都不清楚。
甚至纪炀需要什么,他也不问,直接拍着胸膛:“包在我身上!”
纪炀笑,他跟原身,一定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不过这事不难,自己再给侯爷家写信,他家自有人教导井旭。
井旭跟自己不同,他也是家中嫡子,但母亲稳做主母位置,让他学着办差,他家里人必然欣喜不已。
颜海青听着跃跃欲试:“纪炀,滕显井旭买粮,那我们呢?”
这事太有意思了!
自从纪炀当了知县,还扬了名。
再有那王家夫妇在朝堂上一通夸赞,大家早就羡慕了。
没看连他都开始读书了吗,晁盛辉更是读了小一年时间。
这种好玩的事,他必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