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仅他们三家跟衙门不能用粮食换钱,百姓们也只能握着大笔粮食,很容易被流寇抢,这种情况很危险的。
说来说去,都是纪炀的问题。
纪炀并不吭声,看着下面表演。
如今情况是很严重。
最严重的,自然还是直接影响牧场,牧场那边要在秋天的时候把羊群,牧草安置好。
否则就要等到明年春天,直接浪费大半年时间。
更重要的是,承诺给百姓们的事没有办好,就会损失在百姓当中的信誉。
如今的太新县,已经不止在为本地百姓做事。
隔壁今安县,文饶县,以及大半个灌江府的百姓,都在看着他们。
学着他们要求减免田租,学着他们索要官田。
不夸张地讲,作为奋起反抗的榜样太新县,如果这个时候垮了,想来踩一脚的人肯定很多。
毕竟牧场的事宣扬那么久,如果到来头里面空空如也,那肯定会十分丢人。
太新县百姓们的拥护也会缩减。
没了百姓们,那纪炀在他们眼中,就跟其他知县没什么区别了。
试想士气正盛的时候,来这么一手,整个灌江府的粮商,牲畜商贩都不跟你交易。
等错过秋天种牧草,养殖山羊绵羊的好时机,就要等到明年再说。
那些招募来的牧民,种植牧草的百姓,他们可是既没有租种三家的土地,也没了牧场的活计。
接下来这一年,日子会非常难熬。
这会鲍家,刘家,乃至灌江城几个人家都在看笑话。
甚至今安县,文饶县,以及其他灌江府的县城豪强,都等着纪炀把牧场砸手里。
让你减免田租,让你多事。
闹得他们当地百姓也在喊着减田租。
真是好的不学学坏的。
不知什么时候,纪炀所在的太新县,已经成为灌江府百姓口中口口相传的县城。
他们这边只要有动静,不少地方都在响应。
俨然成了百姓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关注的人越多,失败的时候,就会越惨。
不止纪炀知道这个道理,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所以这次整个灌江府粮商不合作,以及未来牲畜商同样不合作。
只怕不是一家豪强所为。
而是灌江城那边有人开的口。
毕竟纪炀触及了这些豪强的利益,也是触及他们上面的利益。
减免田租看着痛快,迎来的打压也如影随形。
只是这主意。
到底谁出的?
纪炀环视一圈。
裴家?没这个脑子。
刘家?
没必要,人家有黑市。
鲍家。
纪炀笑笑,果然会咬人的狗不叫。
纪炀看着低眉顺眼的鲍家主跟鲍主簿,随口道:“所以呢?你们觉得这事要怎么办?”
他的语气没什么起伏,让人听不出什么心思。
好像真的要他们出主意一样。
如今这锅都砸他头上了。
纪炀笑眯眯看着众人,想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主意。
“要不,您去灌江城走动走动,说说软话,让粮商过来。”
“对啊这样不耽误您去灌江城交今年的田税,也不耽误您修牧场。”
“而且必须尽快去,否则让附近山贼知道,咱们太新县有那么多粮食,说不定就会铤而走险,过来抢一把。”
“别说山贼了,就连关外那古博国,每每到丰收时候,都对咱们虎视眈眈。留这么多粮草到手里,也是祸患。”
最后说话的是刘金牙。
纪炀冷不丁接了句:“刘家的似乎对古博国很了解?”
刘家主一顿,赶紧摆手:“听说,听说而已。”
这三人尽力劝他去灌江城说软话。
看似是出主意。
其实不然。
如果他去了,那就说明他认下,今年粮商不来是他的过错。
如果不去,纪炀看看这三位。
他们三个里面,肯定有“厉害”人物,“忍辱负重”去灌江城帮忙联系,来顶替他这位知县的职责,把粮商的事给办成,甚至把牧场的事也办成。
到时候这家的手岂不是顺理成章插进这两件事里。
后面帮百姓们要抵押田地也会理不直气不壮。
而且话里软中带硬,逼他快点选择。
否则“山贼”,“敌军”就要来了。
到时候粮食都没了,看他拿什么修牧场。
纪炀听出话中的意思,这三家除了裴家主之外,另外两个也知道其中意思。
说白了。
逼着减免田租,像是从他们身上割肉。
再加上清除隐田,更是挖了心头血。
加上持续不断,到现在也没修好的石桥,一点点地放血。
后面又是牧场又是要回抵押田产。
几件事加起来,这三家已经明白纪炀的决心跟毅力。
不仅他们明白,他们背后的人也看了出来。
连周围的豪强们心里也有些害怕。
只有怕了,才会联合绞杀。
只有敌人怕了,才说明纪炀做对了。
所以纪炀这会反而笑着回话,丝毫不觉得眼前三人杀气有多重。
现在就是让纪炀做选择。
承认是自己的错,以后在衙门话语权便少。
让三家跟之前一样,继续插手衙门的事。
不承认有错,三家站出来解决粮食的事,或者让“匪贼”们过来洗劫一空。
鲍家主缓缓道:“知县大人,我们知道您是为百姓好,但百姓们苦,我们就不苦吗。”
“对啊,每天监督他们干活,很累的。”裴家主附和。
而刘家主更是大言不惭:“这些人天生懒惰,不抽打不干活,单是管理他们,都很费工夫。您刚来不知道,这很正常。”
“如果他们自己种田,他们也没钱买种子,更不用说维持生计了。”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规则。知县大人,还是不要过多干预的好。”鲍家主开口道。
可他自然想到纪炀不收他金子时,那晚的话。
纪炀说,谁都没有办法阻拦百姓们想要土地的心。
这句话几乎是鲍家主最近每天晚上噩梦的来源。
所以他写信给灌江城的官员,促成此事。
他就是要让灌江府大小粮商都不来此处。
等他力挽狂澜的时候,太新县的百姓才知道,这里到底依靠谁在运转。
绝对不会是眼前这小子。
即使他的话让人夜不能寐。
那也不会是他。
纪炀看出鲍家主眼中的寒意,笑着道:“也就是说,我只有这两个选择,是吗。”
鲍家主慢吞吞道:“您是知县大人,您的选择自然很多。”
这话阴阳怪气的裴家主都看了出来,他刚想说话,被裴县令按着死命摇头。
别说。
这会别说。
纪知县这会真的生气了。
别看他在笑,但他真的在生气。
“要我说,你们这些选择也确实不够好,若是聪明的话,应该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等会。
这就差直接指着鼻子骂他们蠢了?
刘金牙开口:“您不去灌江城道歉,那怎么办?粮食堆着?您的牧场还建不建了?”
鲍家主合围:“对啊,过了秋天,那就过了季节。您明年再说?”
按理说,裴家主应该补一句,真有流寇过来抢怎么办。
这也是那两家安排他说的话。
可这会见他侄儿脑袋都要摇散了,竟然真的闭嘴。
两家见此,倒也没讲什么。
以纪炀的聪明,此刻应该知道下文。
纪炀看看他们两个,又听鲍家的道:“能进或许可以去潞州求援,您在那边三年时间,听说跟几个部门的人都很熟。”
“可远水救不了近火,能赶在秋天之前,卖了粮食,再整修好牧场吗?”
不错,这是把他的后路都算清楚了。
潞州距离灌江府,隔着一个凉西州。
真要这么做,等羊送过来都要过冬了。
那会的“流寇”已经过来洗劫太新县,让他一年的成果付诸东流。
纪炀微微点头:“是啊,你说得没错,我现在求援,肯定晚了。”
这话说完,众人心里忽然有些不安。
只听纪炀又道:“若我在秋收之前,就已经给潞州通判写信,请他帮忙联系凉西州的知州,让凉西州知州帮忙,这事又会如何?”
什么东西?!
秋收之前?!
你在秋收之前,就能知道,我们要联系灌江府大小粮商一起,拒绝购买太新县粮食?
其实不是。
但纪炀只是有备无患而已。
灌江府从根上就烂透了。
他之前就说,根本没打算往灌江府交银子原因也是这个。
还有,灌江府权利勾结。
而粮食在所有东西的第一要位,粮食渠道肯定早早握在手里,这不稀奇。
当时预估自己手里有多少粮食的时候,纪炀就想了这个可能性。
有什么比粮食烂在自己手里,花不出去更难受?
那就是内鬼勾结外贼,让关外或者本地流寇来洗劫。
所以粮食不能在手里太久,但卖给本地粮商他又不放心。
纪炀既有潞州通判的关系,潞州在两年前的凉西州雪灾里,帮过新来的知州。
层层关系联系,再加上又有隔壁今安县徐铭的信件,联系到凉西州指挥使。
这一文一武关系打通,剩下的事并不难办。
纪炀看着眼前的这几位。
不相信本地粮商,不相信本地官府,果然是对的。
或者说,从到灌江府的那一刻,他就没有相信灌江城的官府。
众人起身看向纪炀,不可能。
怎么会未卜先知?
只听外面凌县尉快步走来,对纪炀抱拳道:“知县大人,凉西州收粮的队伍已经来了,是凉西州指挥副使亲自押送,已经快到衙门了。他们还顺便带来三千头羊跟万斤牧草种子。”
纪炀这才有点真挚的笑意:“这次要多谢今安县的徐知县,听说指挥副使是去看他的,顺便路过太新县。”
“不过由他们运送物资,想必路上也没有宵小靠近。”
废话!
运羊群运粮食的队伍跟着军队后面,谁敢动他们?
徐铭那边有着梁王的关系,站稳之后就能联系凉西州指挥使,这是早就知道的事。
纪炀帮他们那边稳定,这些兵马就会过去给梁王的人撑场面,然后得到梁王从汴京分下来的物资。
只不过是跑跑路,就能得到东西。
凉西州指挥使等人肯定愿意。
再给徐知县撑腰的过程中,顺便接下这个活计,也不算为难。
这是潞州通判跟凉西州知州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然,纪炀见到凉西州指挥副使的时候,那指挥副使朗声笑道:“你那牧场种出上好牧草之后,可别忘了我们凉西州的兵马,说好的两万斤,一点都不能少。”
纪炀笑:“定然不会少,而且我们要种的牧草,可是上等牧草。”
“紫色苜蓿,红三叶,甜象草,皇竹草,到时候一定送过去。”
听着这些牧草名字,指挥副使已经眼睛放光。
牧草这东西!
永远都不会嫌多!
他旁边的马儿听了都愈发精神。
跟着后面的三家已然明白。
纪炀从头到尾,都没想过用灌江府的人或者事。
早就跟隔壁今安县知县一起,把这事交给更能信赖的“外人”。
当朝廷想要举国之力来解决麻烦的时候,甚至不用举国之力,只要让周围给他们行个方便,所能调用的资源,都不是本地所谓豪强能比的。
纪炀亲自款待凉西州指挥副使等人,但他们把运羊群,运牧草种子的商贩送到,也就继续出发了。
凉西州指挥副使带着大几千兵马的目的地是今安县。
说是帮今安县剿匪。
无非借着剿匪名义来帮徐铭徐知县安安本地有些躁动的心。
指挥副使想到他们凉西州近两年上任的新知州所说,只有周围稳定了,凉西州才会更好。
虽然咱们不会给灌江府钱粮,但这种小事能帮就帮。
灌江府是边陲之地,那边安稳了,他们这些地方才能安稳。
作为武将,指挥副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可以前灌江府什么样,大家看在眼里,如今真能管好?
又想到纪炀的名声,似乎有可能。
当初他还把凉西州的豪强扔了回来,让不少人拍手叫好。
灌江府这边的人难缠点,应该也只是费点功夫。
凉西州指挥副使等人浩浩荡荡过来,浩浩荡荡离开。
纪炀看着,还真有梁王的作风。
但留下的东西,全都送到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