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进击的马世耀

明末第四天灾 脑疯 2796 字 2个月前

清军的东路军最高统帅,豫亲王多铎早已暗地里发下重誓,一旦破了潼关城之后,定要大开杀戒,但凡高于车轮的男子,一个不留,全部屠尽!

不为别的,就说自己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来没有如今天这般憋屈过。

自己的大军刚进城,还没等大展神威呢,因为害怕八旗汉军冲垮了自军阵势,就先把自己人砍了个七七八八。

经此一事,好不容易收归的汉军被自己亲手杀得元气大伤不说,更可怕的是,未来整个汉军队伍的离心离德。

可以说之前那些优待汉军降卒的政策,全都白做了。

而且日后难免会有风言风语传出去。没人会细究今天战场上的前因后果,

大家只会说清主子不把汉军的性命当一回事。如果换成溃逃的是八旗子弟,多铎肯定不会下这道死令的。

大哥多尔衮计划中“江南汉军,传檄而定”的难度也凭空翻了几番。

当然,此时多铎还不知道怀顺王已死的消息,否则,恐怕就不是高于车轮者杀,而是潼关城内,鸡犬不留了。

等前面的哨探来报,说前锋营已经把冲阵的汉军全部杀散,大军稳住阵型的时候。多铎的满腔邪火仍无处发泄,随后跟了一条军令下给前锋营。

“八旗兵丁如有临阵退缩者,与汉军同!”

前锋营的将领也知道多铎动了真怒,自然不敢怠慢。调动队伍向潼关深处杀去。

原本各清军的将领还以为城内的大侠们有多厉害,能在城破之后士气不坠,又在巷战中把耿仲明近万人的汉军旗杀得溃败。恐怕是大顺军少有的精锐劲旅。

所以刚开始时还一个个小心谨慎,不敢轻敌冒进。各个牛录都把自己麾下的侦骑放出,各个队伍交替穿插掩护,四下里探看埋伏。

每过一街一巷。必定由骑兵先左右包抄试探,之后刀盾兵缓步前进,弓箭手紧随其后,阵尾由长枪手压住阵脚。

可等与大侠们的队伍一接阵,不由大吃一惊。不是惊讶大侠们武功如何了得,而是被大侠们的不堪一击惊呆了。

这些大侠们打仗毫无章法,如同乡里村民之间的互殴。明知道清军阵型完整,居然不顾生死,连个盾牌都没有,就顶着箭雨埋头傻冲。然后一个个的被射成筛子。

有些貌似聪明的大侠,居然爬上了两边的房顶,尝试用瓦片去砸弓箭手。

要知道此时和清军经常交手的大明边军们,早已习惯在自己鸳鸯战袄的领口咽喉处缝上一枚铁片。

那是因为清军箭法神准,往往几十步外都会瞄准敌人的咽喉射击,所以特地给自己加了这道防护。

如今这么近的距离,居然敢用瓦片去砸弓箭手,这与以卵击石有什么区别?结果自然纷纷成了房顶上的活靶子。

清军的各级章京望着义无反顾,孜孜不倦送着人头的大侠们也颇感无语。八旗汉军能居然被这帮傻子一样的大侠打得溃败,那么耿仲明的汉军旗究竟是有多弱!

然而清军们显然也犯了和八旗汉军同样的错误,他们对面的这些对手,无论战法还是思维,完全是生平认知以外的敌人。绝对不可以常理度之。

一个脑筋正常的将领,都会珍惜自己手下的士兵,毕竟在乱世之中有兵就等于有了一切。而且经过战阵的士兵,如果活着回来,就会变成老兵。

没有谁会天生的打仗,经历得多了,自然就百炼成钢。这些舍生忘死冲锋的大侠在清军将领的眼中,都是舍生忘死的好汉。

若潼关的将领稍微懂点兵法,也应该知道轮番接阵的道理。打得差不多了就应该把残阵撤下去,休整一番,给队伍留些种子。

即便到了紧关节要之时,要士卒不惜一切的血战。但至少轮番接阵,也能分别恢复些体力。

而不像现在这样,将领毫不体恤士卒,一股脑的全部战死在阵前。看似英勇,实际上却是无脑之至!

当然,现在这般情况对自己却是大有好处。这样的不怕死,一根筋的敌人,等于白捡的功勋,来得越多越好。

可这些八旗劲旅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其实就在一个时辰之前,耿仲明的大军也是这样一般无二的想法。

然而只要是人,体力便是有限。别说是去杀人,就是去猪圈拿刀去杀一只猪,也要消耗许多气力。

他们殊不知汉语中有一句话,叫温水煮青蛙。对面的大侠看似不堪一击,然而每杀一个,其实自己也要耗费许多气力。一旦自己这边的人马气力不济,提不动刀的时候。可能局势就会瞬间逆转。

不说清军和众大侠在潼关城内的战况胶着,且说原潼关守将,大顺巫山伯马世耀。

自从早上献城失败后,马世耀就知道事不可为,仓皇间收拢了一下所部的驻守人马,开了潼关城门蜂拥而出。

不过这次马世耀走的不是距离长安城最近的西门。而是带领队伍从南门跑了出去。至于为什么舍近求远,其实马世耀还有自己一番小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