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卤马板肠

明末第四天灾 脑疯 2928 字 2个月前

正月时节的潼关城,天黑得很早。临近傍晚时分,天空中还飘起了一阵细小的雪花。

马世耀坐在望云楼上,看到天还没黑,楼下的各个商铺就把各色式样的灯笼挂了出去。其中还不乏有许多新鲜的样式,心中似有所感,急忙转头问向旁边陪酒的那两个粉头,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其中一个粉头哧哧地笑道:“将军,今天是上元佳节啊,这您都不记得啦?”

马世耀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五,这几天忙于战事,竟然连这上元节都忘了个干净。

马世耀自然不会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早在两天前便因为诈降之计被多铎识破,落得一个城破殒命,身首异处下场。而多铎在上元节这一天也来到了观云楼,就坐在马世耀如今坐的这个位置上,看了一夜的火树银花。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日的一大早,多铎便带领大军出了潼关,于正月十八日攻破了大顺朝的国都———长安。

至此,大顺王朝一统天下的愿望变为了梦幻泡影,风吹云散。

可如今由于玩家们的降临,这段历史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的发生了改变

马世耀不知道这段“历史”,自然也不会感念什么玩家的救命之恩。他看着天色已经慢慢的黑了下来,街道上的人流不减反增,甚至还多出不少看花灯的老人和孩子。

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做大将的最怕有意料之外的变数,如果他早知道今天是上元节,甚至会考虑把行动的时间往后推延上一天,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然而此时说什么都晚了,有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看时间差不多了,便吩咐身边的亲兵马福儿、马禄儿把那面军锣抬来。

马世耀从军中找来的这面军锣又重又沉,即便是两个人抬着也有些吃力,马福儿一边抬着锣,嘴里一边不住地念叨:

“我说马爷哎,您天天教我们闻鼓则进,鸣金而退。可今天您这还没等开打呢,就拿了这么大的一面铜锣当号令。这怎么看都是要鸣金收兵之象啊。”

马福儿是马世耀身边的老人,早在马世耀还在河南当流寇,报号飞天鹞子的时候,就跟随在了马世耀的身边。

当时马世耀手下有四大金刚,分别以福、禄、寿、喜为名。马福儿本还是老大,只不过这几年,老四马喜儿冒了尖儿,已经可以偶尔出去独自带兵了。可他们几个还在马世耀身边伺候。

因为跟在马世耀身边久了,说话也就随便了些,经常没深没浅的乱说。

马世耀听了马福儿的这番话,飞起一脚重重的踢在了马福儿的屁股上,骂道:

“就你有嘴,竟说的什么屁话!你们四个都是一起跟我从山里出来的。你还是当老大的。为啥人家马喜儿现在就能领着人马在外面干大事,你们却蹲在这里,做这些粗笨的活计。难道你们几个晚上趴被窝里睡觉的时候,就不自己琢磨琢磨吗?”

马福儿挨了一脚,也不以为意。因为久在马世耀身边伺候,没大没小的惯了,如今被马世耀抢白了几句,也只是嘿嘿笑了两声,道“小四有了出息,其实我们也是欢喜的。”

说话间,那面大铜锣已经被二人抬到窗台之上,马世耀双手接过铜锣,轻轻的倚在窗边,用窗框擎住了些铜锣的重量,眼睛向楼下望去。

此时已经华灯初上,以前古人说道上元佳节的热闹之处,用“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来形容。潼关城虽然不是什么大城市,但是地处陕西锁钥。也是过往客商的必经之处。随着战乱的结束,这街上也恢复了几分热闹。

有几个临街阔气的商铺甚至还在门外摆出了不断旋转的“影灯”和高大绚丽的“灯树”。

这“影灯”其实就是走马灯,外面一层用几近透明的薄纸糊了以作防风之用,里面则是用纸剪成了人物车马的形象。靠着下面灯烛燃烧,不断升起的火气推动,里面的人物车马便不断的旋转。如同活了一般。

往年这影灯里都是些“三国”“水浒”里的人物段落,今年有些商铺还别出心裁的剪了“巫山伯大战蛮王”的故事,也算是应景有趣。

而这灯树就更是了不得,有些用竹枝搭成,有些则直接在树上装扮彩灯,远远望去,如同整个大树都着了火一般,故此才有了“火树银花”的比喻。

西夷诸国每到年终岁末之时,都有拿灯火装扮松木的习惯,殊不知这东西在中国其实已经玩了几千年,连著名的短命皇帝隋炀帝也留下了“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的句子。

在唐睿宗之时,更是在长安的安福门外搭起了一座二十丈高灯树,上面足足挂了五万盏灯笼。创下了难以企及的灯树记录。

此时潼关城刚刚经历了战火,自然不会如此靡费。不过潼关城素来有扎灯笼的传统手艺,而且前几天城内的百姓还偷偷扎了不少“顺民”字样的灯笼。

可没想到看似强大的狗鞑子,竟然轻易的就被巫山伯大人打败了。这些辛苦扎成的“顺民灯笼”也就都没用上。

然而潼关百姓素来有俭朴度日的习惯,虽然当时没用上,也不能就平白的浪费了。有心思灵巧的百姓拿出笔墨,在灯笼上又添了“大”“良”两个字,改成了“大顺良民”的灯笼,也趁着上元节挂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