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知道,从文滔武略来讲,众多皇子之中,最适合的莫过于吴王李恪。
难道杨帆这棒槌看好吴王李恪能够登上储君之位?
只是大家怎么也猜不到,杨帆根本没想着站队。
之所以这么说,倒不是下定决心支持李恪,也不是多么讨厌李承乾、李泰,只是以防万一罢了。
杨帆可不想在对吐蕃之战中出乱子,毕竟他负责押运粮草。
如果李承乾、李泰借着督军的名义给自己下绊子,导致粮草运送不顺,那最终倒霉的还是无辜的军卒。
杨帆可不想让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军士既流血又流泪,更不想让大唐国力损耗。
在众人的异样眼神中,杨帆说完以后,低着脑袋像没事儿人一样退回朝班,眯着双眼像打盹了一般。
但这句话的威力足够大!
话已经挑明,打仗是国家大事,关乎生死存亡,得要选一个靠谱的皇子才行。
如果想让太子、魏王督军,那行,让他们拿出本事来。
如果没有能力,谁还把他们往那个位置上推,就是不把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放在心上。
一时间,太极殿上各自皇子的支持势力吵成了一团,你说你主子优秀,我说我主子能行,差点都撸起袖子开干。
李二陛下气得脸都绿了!
误国这样的帽子即使皇帝是也不想戴。
好嘛,以为你小子是个善解人意的家伙,能替朕排忧解难。
谁特么知道你这棒槌一眨眼就把朕顶到墙上下不来了。
虽然朕从来没有明着说让李泰前去督军,但众位大臣谁不知道自己的意思?
这棒槌居然敢耍憨充楞、胡搅蛮缠,实在太可恶。
不过,李二陛下也有些为难!
到底该不该采纳杨帆的意见?
如果采纳,以魏王李泰军事才能肯定比不过吴王李恪,李世民有些骑虎难下。
作为皇帝,李二陛下当然可以独断独行,可若是独断专行,那还喊这么多朝臣来商量个毛线,岂不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