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各方反应

以李二陛下的行事风格来看,应该不会这么莽才对。

随即,众人脑海中不由闪过一个人。

难道是杨帆那家伙不成?

越想,大家越觉得应该是杨帆的手笔。

果然不愧是棒槌,难道那混蛋就不怕世家的反扑。

世家不敢明目张胆的对付李二陛下,但杨帆这样一个侯爷在世家力量面前还是不够看的。

这种举措对朝廷对天下百姓很好,可是也有很大的弊端。

科举用书等东西若是按照半价出售,对于朝廷的国库是一个考验,这可是一笔不菲的花费。

若是以现在朝廷的税赋来说,根本支撑不了这样巨大的消耗。

虽然因为骏扬坊的原因今年的税赋增加了一半多,可耐不住花费的地方也多啊!

政策虽然是好的,可惜不切实际,为了不让李二陛下穷兵黩武,魏征赶紧出列反对:

“陛下,虽然此次是为天下学子谋福利,但若是以国库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一笔开支。”

“以目前大唐的印刷成本来计算,若朝廷以市场价的半价出售,一本可能会亏几贯钱。”

“目前大唐读书人起码有几十万,因为科举改革,百姓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各种书籍的印刷起码得上百万本才够,这每年需上千万贯的支出,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其实,若是以魏征的分析来看,并没有错。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李二陛下已经掌握了成本低廉的活字印刷,只是为了坑世家一把,所以才一直保密。

今天故意说从国库里拨款,就是为了让世家以为朝廷的印刷成本很高,以达到迷惑世家的目的。

这种事李二陛下又不能解释,只能求助似的看向房玄龄。

因为所有的计划除了杨帆,就只有这位尚书左仆射最清楚。

知道该到自己出场的时候,房玄龄站出来说道:“魏相此言差矣,此策能够进一步加强科举的公平性,同时又让天下百姓都能有机会学习知识,此乃谋国之策,某认为可行。”

“老臣曾听忠义侯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只有让大唐的百姓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让我大唐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这话我是认同的,朝廷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房玄龄话音刚落,作为李二陛下的铁杆粉丝,民部尚书李大亮也跟着说道:“此策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即使让朝廷苦些,微臣也会勒紧裤腰带给予全力支持。”

其他人也都是很有眼力劲的,也赶紧出言附合。

听起来是李二陛下要征求他们意见,谁都能看出李二陛下已经做出了决定。

虽然心头都有各自的考量,但作为官场的老狐狸可不会名目张胆的反对。

特别是长孙无忌,至于把如此重要的部门放在礼部,当然是心有不甘。

毕竟杨帆那小子与自己家总是不对付,对方的权利越大,对自己的威胁也越大。

于是长孙无忌说道:“陛下,微臣认为将科举用书由朝廷刊印实乃国之良策,此乃利民之举,微臣赞同。”

“但成立新闻司,让其负责一切与科举有关的事宜,并且归属礼部,似乎有欠妥当。”

“这样不仅会造成礼部部门臃肿,更会多出大量的无谓官职,白白耗费国库支出。”

“陛下曾言,今年乃至以后的科举考生不经过吏部选拔,吏部的一些官员正不知如何安置。”

“因此,微臣认为,新闻司应该归属到吏部之中进行管理。”

长孙无忌虽然赞同,但真不希望成立的新闻司归属礼部。

本来吏部是一个香饽饽的部门,因为科举考生都要经过吏部的选拔才能进入官场。

自从杨帆提出一系列的科举改革,让吏部在权力大打折扣。

如今负责科举考试的新闻司居然还要归属于礼部,长孙无忌当然不干了。

若是能争取把新闻司纳入吏部,不仅能够把失去的权利补充回来,还可能更进一步。

他这个吏部尚书,权利自然就会增大许多。

总而言之,长孙无忌就是不愿意看到杨帆坐大。

另一方面,成立新闻司已势在必行,而单独成立一个新闻司,里面所用的一切官员,绝对会摒弃有异心的世家人员。

若是牢牢把新闻司这些人控在手中,绝对是一大助力。

可惜长孙无忌的如意算盘很快破灭了。

只见李二陛下摆了摆手道:“辅机想为天下学子尽力的心情朕能理解,可惜新闻司官员人选朕已经议定。”

“现在新闻司将由孔颖达负责,归属礼部管理也是孔颖达认可的。”

“若辅机能够劝导孔颖达自愿归属吏部管理,朕也应允,当然,这需要辅机自己前去与孔颖达说明情况。”

李二陛下这一手太极打得太好了,把难题一下子又推给了长孙无忌。

意思很明显,朕劝不动孔颖达,只要你长孙无忌能够让孔颖达自愿归属你吏部管理,朕无话可说。

这话让长孙无忌郁闷不已。

让他去劝说孔颖达,这不是自讨没趣么?

孔颖达虽然官位品级不高,但奈何别人的名气大,若去威逼利诱,孔颖达根本就不鸟他!

只能心中暗叹,杨帆这家伙的运气也实在太好了!

怎么每次好事都会往那混蛋身上靠,实在能气死人。

知道事不可为的长孙无忌只能做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