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最喜欢听的是他们在淮河北被南方朝廷的兵士拦了下来,他们不允许这些人迁入,一河之隔两边的人完全不同,他们只能同来自同州的流民聚在一起结成坞堡抵抗时不时就要过来的胡人。

不仅如此他们发展十几年后因为民风彪悍,还有不少人被收编入了府兵,后来那一带府兵中几乎所有的百夫长都是出在他们那里,要不是圣人横空出世他们说不准还能有怎样的发展。

“二牛,这是你的一个问题,我以前竟是没有发现,你虽然出身渔户但你太讲道理了。”蒋秀才一听就听出了其中的关键,“你就是因为太讲道理很多事才会不明白,实际上很多事是不需要讲道理的。”

“你不喜欢的那些故事,是因为你总觉得那些都是假的听了也无用,可不是每个人都像是你一样能判断真假分辨清楚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再说了若是能给劳累的人带来一丝宽慰与乐趣那就是有用的。”蒋秀才细细地同他说。

陈二牛歪着头想了许久。

“那么是错的,只要能得到宽慰就有它生存的空间。”陈二牛一边点头一边说。

他似乎想通了什么,拿起笔写了一篇关于治理教派的文章。

“我觉得我们很好。”陈二牛写到一半突然说。

“哦,又是个什么好法?”蒋秀才好奇地问。

“这好法是,我们对所有的宗教,对所有的神仙都是尊敬的,嗯和而不同,不会因为你不信我你就是错的是妖邪。当然我觉得这一开始怕是因为我朝土地太大,谁也说服不了谁。”陈二牛又说道,“不过我还是看到了危险,如今佛道兴盛不知是福是祸。”

陈二牛将策论写完。

蒋秀才看完之后只能感叹一句:“原来我收的徒弟是个法家。”陈二牛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虽然没到前朝赵朝灭佛的程度,不过看起来也极其严格,从对僧侣的限制,和对寺院田地的规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