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
她呼口气,对自己说,一样一样来。先帮大姐开起店。二姐是个自己有主意的,倒不用她怎么操心。然后,就去海市。先救姑父,几年后还要救媛媛。不管怎么样,这辈子,她一定要保护媛媛健健康康长大成人。
周五这天晚上是大学周围这些小生意客流量最大的时候。
五点一过,人潮涌动,竟然还有人挑着担子在马路沿子上摆起小摊,卖小玩具小摆设的,卖花的,卖小饰品的,当然也少不了卖各种零食的。
秋凤有点胆心摆小摊的也有卖芋圆的,余自新安慰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芋圆不是什么技术含量高的吃食,有别人卖也不稀奇,就想办法把咱们的芋圆做更精细更特别呗!其实,不管是卖什么,都讲究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芋圆做了两种,一种番薯和面的金珠芋圆,另一种就是徐山平用香兰叶汁加糖和面做的,淡绿色的翡翠芋圆。
一根竹签上穿六个,每个芋圆就大拇指头那么大,两串一块钱。
他们在店堂里面摆了两张桌子,铺上帆布当桌布,串好的芋圆放在白色镶蓝边的长方形搪瓷盘上,另一个搪瓷盘里放了三个小碟子,里面分别是磨碎花生,芝麻,还有白糖粉,要是有人喜欢吃甜,芋圆可以蘸上点糖粉,或者再洒一勺花生碎、芝麻,那口感就更丰富了。
很快生意就上门了。
一群女学生说是“慕名而来”,她们有人在过年时在芬村花市买过三姐妹的衣服,“太好了!正想着你们要是能出夏天的‘胶囊衣橱’就好了,你们就在学校门口开店了!”
1998年的服装产业还没有大爆发,淘宝、网购、海外代购现在连影子都没,普通人买衣服的选择有限,“撞衫”这个概念,在当时只有香港明星出席活动时才会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