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道理,这奏折中所言的商税之策,若是李二没看到还好,看到了,实施便成为了必然。
因为作为一个皇帝,尤其还是有理想的皇帝,看到这样的策略,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关键现在他还有能力去推动实施。
因为时代不同了。
尽管时间不过短短半年,也眼下的局势跟半年前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眼下作为皇帝,李二掌握着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强大军力,不论在军中还是民间,都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威望。
便是当初为了治理国家不得不与之妥协的各地士族门阀,而今在他眼里也不过尔尔,根本不敢造次。
这样也就没法抵制。
非要抵制,搞不好还会被那帮在野的背后捅刀子。
当然了,事情也没那么糟糕。
一来这商税之策于国确实有利,若实施开来,固然会有些许损失,但是会收获名声,也更容易达成青史留名的宏伟目标。
二来这商税之策并不是单纯的索取,割肉放血,还有开源的财路。
对于长孙无忌的说法,李二也没否认,闻言大笑道:“话虽如此,辅机亦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因为这个时代属于我们所有人,能遇上这样的时代,能亲眼参与见证这样的时代,是吾等三生之幸。
况且这折子里不也写了么,可将砖窑,水泥,诸事皆放与民间,长远来看,造纸,书局,等也可尽数放与民间,这一进一出,似乎也不亏吧?”
进,指的是行业增加了,可以做的生意种类变多了。
出,则是指上税。
关键在于,这些新增的,被称之为工业的生意,需要足够多的财力足够强的实力来支撑,一般人根本都做不了。
这也就意味着看似要上税损失不小,实际上可能并没有特别大的损失。
当然,如果可以不上税还做这些生意就更好了,反正以前做生意从来不交税。
这时奏折传阅,基本上也都知道什么情况了。
如房玄龄这等出身相对简单,本身没太大利益追求跟外界也没什么利益纠葛的就不用说了,自然是盛赞不已。
毕竟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都是要钱的。
国库没钱,他们这些当官的也很为难,根本展不开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