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墨子与道德经. 任宪宝. 1505 字 5个月前

【原文】宠辱若惊[1],贵大患若身[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4]?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5]。【注释】[1]宠辱:荣宠和侮辱。

[2]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的身体一样。

[3]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4]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5]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译文】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

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

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解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之所以有惊恐之感,是因为有荣辱观念。

之所以有荣辱观念,是因为以自身为贵。以自身为贵,就是以大患为贵。

以自身为贵,必生名利之心。有名利之心,必生贪争之念。有贪争之念,必有大患。

“患”的字意是

“心外之物成串”。外物多成串,身心能不累吗!为了身外之物而不择手段,祸患能不产生吗!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什么是

“宠辱若惊”呢?在有些人看来,人得宠则荣,荣则名利双收;受辱则贱,贱则无名利可图。

这种观念都是社会意识形态造成的。在老子看来,因得宠而惊喜的人,是喜名利、贵自身的人,这种视宠为上的人,正是卑下之人——

“宠为下”。因得宠而惊喜,因失宠而惊恐,完全是名利之心在作怪。重名利的人,目光在外;淡泊名利的人,目光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