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高叫,拉开了杨小川第一个暴力项目。
——
——
会议开了足有两个小时,三名组员带着倦色陆陆续续走出了会议室,都被杨小川安排了一系列的任务。
接下来杨小川没闲着,回了自己办公室,直接给投递“网络小说多媒体化”的项目的那个公司负责人李敬鸿打了电话。
稍微交谈了一下,对方就兴奋得不行,约在晚上七点在步行街的天蓝咖啡馆里碰头。
杨小川倒是没着急,先将一组的预备资金,给提出来十万。
拿着这十万,杨小川给自己买了一套价值三万多的西装,还有一万块的浪琴手表。
等他穿上这套东西,再走出来的时候,简直就是容光焕发,都换了一个人了。
打了一辆滴滴,杨小川来到了天蓝咖啡馆。
等一见到李敬鸿,杨小川心里默默地加了分。
李敬鸿不愧是捣鼓小说出身的,穿着一身随意的悠闲衣服,下巴都是扎手的小胡子,头发挺长,一看就是搞艺术的。
“你好。”
“你好。”
可能是看见了杨小川这一身正装打扮,李敬鸿表现得有点慌手慌脚,也有点不太自信。
这都在杨小川的预料之内。
在天眼通的详细工商报告里,杨小川得知李敬鸿是个长期网络作家,在业界也算是小有名气,联合了几个写作朋友创办小说公司,想创一番名头。
但几个人都不是运营出身,只会写作,公司创办了就等于白搭,毫无营销包装的能力,最后迫于无奈,才给万应网络科技投了一份合作项目。
投过来到了陈继峰手里,陈继峰连看都不看一眼,只是撩在一边,他们都以为没戏了,心灰意冷,没想到今天杨小川找上门了。
杨小川问话很直接,说:“李先生,我看了你的项目报告,觉得还不错,营销和变现我们都可以一手包办,就不知道贵公司的出稿水平和速度怎么样。”
李敬鸿嗯了一声,道:“我们公司有五个人,每个人都是写小说的老手,对各类稿文都很熟,再动用下人脉,招一批线上写手,保证一个月能稳定出50本书。”
杨小川沉默了一下。
一个月出50本书,这个数字其实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