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冤假错案完全可以避免的观点,具有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色彩,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冤假错案确实不可能完全避免。
这是因为作为司法基础环节的事实认定,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事后的回溯性推断。”周处长说道。
“是司法制度的不严谨,导致……”李娜的话没有说完,被周处长的及时发言抢断了——
“推断所依据的证据或许只是缭绕云烟,有烟不一定有火。人类理性有限,推断实与客观真实并非总是一致,即使是在最精致、最完善的司法制度之下,由最公正、最睿智的司法人员来经手案件,都不可能保证次次准确、不出错误。”周处长说道。
“这是源自一个时代的灰褐色遭遇,有着太多的遗憾与悲凉……”汪云涵感慨道。
“但是,说冤假错案具有不可避免性,是整体而言的,金无足赤,司法制度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如果从具体个案而言,并非一切冤假错案都不可避免,恰恰相反,很多冤假错案在审判当初本应是能够避免的。
以冤假错案的不可避免性为理由,将一切冤假错案的发生都视若无物,对冤假错案发生的原因不加反思,从而推卸司法错判的责任,显然是错误的。
刑事司法制度并不完美,我们追求的是在并不完美的司法制度之下实现相对完美的公平和正义,尽最大限度地避免本应可以避免的冤假错案。”周处长又续补道。
“周s,他何以会被认定不属于这个时代……”
“据说当地有一种「妖哥」说法,说什么被死亡遗弃……”
“领导明鉴,事关他修习d之道的源……”
出现三个西域警员同时的问句,但话都没有问完,就被周处长冷峻的目光逐一阻止了。
看得出这五个人之间并不是很默契,感觉像是他们之间之前并无交集的似的,祝馨柔从警员的问话语句中,似乎也能分析的出,这应该是说文武与社会脱节和修习d的事,但似乎又有不太好明说之嫌。
从交谈中祝馨柔了解到周处长曾是文武家所在地的派出所国保干事,2000年军转,他与文武有着同样的军龄,两人在不同命运的人生道路上一路相携相行,周?坤从科员一路走来到处级……
刘文武自2000年始,必须定期向监管部门汇报思想,监管单位要形成文字模式的文本报告,建档备存并上报上级,接受定期定时对其实施进行思想矫正,政策法规灌输和引导领悟的强制措施……
对于人类作为个体而言,遭遇到这样一个强制性的限制措施,刘文武需要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祝馨柔很难想象,就以他那刚正不阿的秉性,如何面对这样一个难堪的局面,正所谓:「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想必不过如此。
第47章 、萦绕
第四十七章、萦绕正如自己猜测的一样,刘文武自1999年退役以后活的异常艰难,也知道了当初他为什么没来肌
第四十七章、萦绕;
正如自己猜测的一样,刘文武自1999年退役以后活的异常艰难,也知道了当初他为什么没来家乡找自己回去,也并不是他说的是害怕遭人非议,害怕面对自己……
而是因为那项背负着的莫须有的政治污点被限制了他所有的意愿,在那样一个相对不成熟、极具不完善、变本加厉的年代。
甚至包括他自己都未能从一开始就适应自己拥有的特殊身份,这需要成长和经历。
出乎祝馨柔的意料,1999年底自己离婚后出现在他的面前时就被警方备存了身份信息,只不过她并不知情,以至于后期两人的搬家,那是文武意识到必然会有牵涉之后的举动,之所以选择与人合租,也是鉴于这个层面的考虑。
对于自己的不辞而别乃至后续的再婚,自己仍然处于受文武所托位于被监控的对象之列是祝馨柔意料不及的。
正如当年遭遇的那场被母亲逼迫下受欺瞒的短暂婚姻一样,初期的离婚提议与后期的离婚协议,对方的态度有着十万度的转变,从恼羞成怒扬言要灭门的警告到最终以割款妥协告终,期间是否有警方的介入?真不好说。
周处长口中的所谓「队伍建设」,其实就是一种强制性的「特勤」职业,这种职业是没有薪资保障的,虽然警方在此方面有计划内支出保障体系,但完全要看警员的心情,心情好了可能会给你点小油水,心情不好时翻脸比脱裤子都快,心柔的小哥就曾经是民警,她就亲眼目睹过小哥应对线民的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