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读书声清脆铿锵,甚至还显得有点稚嫩。然而,我叔父却是一副喜出望外的神情,这种神情,甚至与久旱逢甘霖相比,也不遑多让。哦,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在当时,文丞相故乡一带的人,只要多识几个字,都会念出那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然而,对文天祥的这段绝笔有所了解的人,就是少之又少了。不难想象,如果不是真心敬仰文丞相的有心人,是难以做到这一步的!更重要的是,从这读书声来看,童音稚嫩,应该就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这清朗而稚嫩的读书声,似乎触动了我叔父心中的某一根弦。于是,他双眼闪亮如星,露出一种喜出望外的神情来。
这神情,与那高山流水遇知音相比,似乎也有几分相似。
我们三人对视一番之后,相视一笑,心下会意,就循声找去。
走不多远,就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放牛少年。他眉清目秀,跟塑像上的文丞相倒有几分相似,正聚精会神地诵读着,竟然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到来。
“这位小哥,恕老夫冒昧——”我叔父这样说道。
看来,尽管身为父辈,对于这位少年,我叔父还是颇为认真的。
“小子一时诵读入神,不曾远迎,尚青海涵——”那位少年这样回答道。
一番客套与寒暄之后,我叔父跟他谈笑生风,颇有几分相见恨晚之势。
原来,他叫文景瑞。据他自己说,也算是文天祥后裔中的一支。只是,到了他祖父这一代,家道早已衰落。而他九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跟母亲相依为命数年之后,好几个月之前,他母亲也过世了。目前,他跟着族上的一位姑姑,艰难度日。
“你平时就是做些放牛割草之类的活儿?”我叔父这样问道。
“是啊,以我目前的体力,对于重活儿,还是不太在行——”文景瑞这样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