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山村一枝花3

她这一喊,村里的人就都出来看,没去农场打零工挣钱的,都在家腌酸菜晾菜干呢,还真有不少男人在家。听到喊声好几个拿着菜刀就跑出来的。出来一看,也没有想像中的恶性事件呀,就看着向末背个包,挺着个不明显的肚子站在村口不动,王家婶子跟疯牛一样奔着她就去了。到一跟前也没降速,眼看要撞身上了,向末往后退了一步,就把王婶子给闪了一个跟头。老太太直接不起来了,爬着往坝上爬,嘴里不停的喊来人救命的。

事情发生得太快,就不到一分钟的事儿,大家伙儿跟看戏似的,才反应过来,以为是向末杀人了呢,就都往坝上跑救人。王家再没人缘,不能见死不救吧。

走近了一看,一个个的,鼻子差点儿没气冒烟了。就看着王采薇一头一脸的泥,从河里爬起来了。手上还拽着一把蒲草呢。王婶子看她那样儿,哭得什么似的,“妮儿啊,我的妮儿啊。呛没呛着水?快点出来吧,咱不干了。啥也不干了……”

演戏呢?

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这王家人,这么能作呢?

没一人上去帮忙把人拉上来的,全都转头往回走。这会儿向老娘背着向红,手里牵着向前走过来接向末。她现在是真恨上王家那娘俩了,刚才王婆子闷头往向末身上撞的时候,她心都快不会跳了。这是恨她闺女不死呢?

“走,回家。”来到跟前,连一眼都没往坝上看。

“姑姑,我背包……”向前人小鬼大的,上来扒拉向末,要帮她背包。

“小前真乖,给糖吃。”向末从兜里拿出水果糖来塞到侄子嘴里一块。

“糖糖,吃糖糖。”小丫头看哥哥有糖吃,急得伸着小手找姑姑要抱,嘴上喊着要糖。向末也给她一块儿,但是没敢抱她。小胖丫头沉着呢,她可不敢抱。

“小末姨,我来我来……”旁边一个跟前大人跑过来看热闹的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笑嘻嘻的过来抢了向末的包就自己背上了。看了一眼里面的野兔,也不声张,机灵得很。

这小子叫狗蛋,他娘是本村的,他爹是跟着他爷爷奶奶从关里逃荒过来的,到了村里落了户,跟他娘成的亲。这也就是十四五年前的事儿。老头老太太现在还一口的山东方言呢。所以算称呼的时候,就从他娘那头论管向末叫姨。

他这么积极,除了自己机灵有眼力见,也是被水果糖勾搭的,向末哪里会不懂,又人兜里扒了块糖给放嘴里,臭小子吃着糖,乐得真蹦高。

来“救人”的老乡们也都往回走,被他的样子逗得笑。边往回走,边跟向末打招呼。没人再往王家母女那边再看一眼。

家里没有人,菜园子都收完了,只剩下几棵叶子都快掉光的果树,海棠树上还挂着些海棠果,这会儿都是糖心的了,最好吃的时候。还有山丁子,一串一串的挂在树上,没人吃。院子里铺满了玉米,正在晾晒,只中间留了一条走人的小路。角落里还有一小堆瓜子在晒着。窗台上挂着一串串的不萝卜干,菜干,还有辣椒大蒜毛葱。窗台上是串不起来的茄子干,豆角干萝卜樱子甜樱子啥的。窗台下摆着长长了两排大白菜,几捆大葱。

“都没在家啊?”

向末把兔子放在厨房,跟老娘闲聊着。

“你爹送粮呢。你哥到林场放木头,你嫂子跟着做饭去了。一个个的不着家儿。钻到钱眼里去了。酸菜还没汲呢。”

老太太念叨着。嘴上是报怨,向末却听出来了凡尔赛的意思。

林场每年冬天都出木头,伐木工一大半都是临时招的。给一个半人的工分。这种好事儿向大哥向来是抢在头里,年年带着村里的老少爷们去挣外块。那么多人干活儿,肯定也需要做饭的,向大嫂去年没去成,向红还小嘛。今年把孩子给老太太一扔,她就去挣钱了。向老爹更不用说,每年秋冬季都是他最忙的时候。

“那他们这一冬天回不来,怎么着啊?过两天叫上我二哥二嫂还有三哥,我们回来帮你把酸菜腌上啊?”

“不用你们,我都跟英子说好了,明天她跟双喜两口就过来帮我干了。你好好的在家把我大外孙子养好了就比什么都强。还有你二嫂,吐成那个样儿,我这又走不开,怪让人担心的。”孩子多了债多,向老娘在家哄孙子,一个人带俩孩子,闺女和二儿媳妇都怀着孕,向末还行,反应不大,二嫂才刚两个月,就开始吐,吐得晕天暗地的,也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儿。她是人在家里,心还得惦记着她们。还有老三,过了年二十二了,对象的影子都没有呢,也是愁。

“那行,回头把兔子给我英子姐送去一只。”

英子是向二姨的闺女,比向二哥大一岁,长大之后由向老娘给做媒嫁给了后街刘家的刘双喜。亲外甥女,向老娘向来又很照顾,关系也处得好,这会儿用起来,可理直气壮呢。

“我双喜哥没去林场干活啊?”

“没有,他爹病重,瘫在炕上不能动,家里俩孩子又小,他老娘又不是个利落的,他一走就光忙活英子一个人了。还走啥!”

刘双喜是个好的,人老实本分还能干,干活不惜力,一人顶两个人干。虽说是家里独子单了点,但爹娘都不是那不懂道理的,当初向老娘也是冲着英子嫁过来省心才给介绍的。

“这还差不多。挣钱也不差这一冬天,把我姐累坏了可是一辈子的事儿。”这时候又没有机械化,啥活儿都得人干。冬天又冷,家里家外的,做饭吃衣服就能把人累出个好歹。

“谁说不是呢。你姐这一天天,跟牛似的。两口子都一个样儿,干活不要命,说也不听。这做下病可怎么好!都流了俩孩子了,都是累掉的。唉,你们年轻人就是主意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早早晚晚有你们受的。”

“那有啥法子呢。说起来,咱这边都算是好的了,至少还有活儿干,还能吃饱,我听方逐溪说,他们家那边儿,年年粮食发不全,好几个月只能吃三分饱,地里连草都剩不下,一到冬天,全家宿在屋里子喝凉水糊弄肚子,那才可怜呢。”

这边儿虽然也是一人一年三百六十斤粮的公粮。但是地肥,粮食产量能高一点,粮食能领满,不用欠公粮。地又多,家家的自留地不少分,一家四五亩的自留地,却了种菜的,还能收上几百斤粮食,也是补充。再加上向大哥当队长之后,想方设法的折腾,带着村民找零活干,他人头广,还有战功护体,村里威信又高,没有乱七八槽的事儿,偷摸着种点大黄米或是到山里弄些山货野味啥的,再偷着出去换吃的用的,大家都心照不宣。只要是肯干,肯出力,吃喝是不愁的。

“哎妈,他们那边儿这么难呢?那你俩可长点儿心,别光自己享受,多往家邮点粮食啥的。老人年纪大了,得多吃点细粮养着,你俩也不艰难,别让家里再养着你们了。知道不?”

向老娘就教闺女呢。方家给邮了那么些钱和东西的事儿,她听闺女说了,都吓一跳。早前结婚的时候方家没个信儿,要说心里一点儿芥蒂没有,那不是。多多少少都得有点儿,还想着好歹来个电报也是个意思。后来才知道人家是不搞那些虚的。后来听说,连老家那头儿,都给邮了棉花和阿胶。都是他们老家那边儿的特产。再是特产吧,这年头儿想弄点儿啥都不易。老两口就总是怕闺女一心往小家划拉,老劝着别小气了。

“知道呢,知道呢。这不是已经在攒着山货呢。晒干了就一并给邮去了。方逐溪还跟人说好了,下雪以后给弄个野猪或是狍子什么的,冬天能冻住了,再给邮过去。钱他们家人不缺,就是吃的不好弄,都想着呢。”

知道向末怀孕之后,方家就不让方逐溪再给寄钱了。这个月又给寄了些布票过来。说是要有孩子了,废布。弄得他俩心里挺感念的,都想法子存东西给那边儿寄呢。亲人就是这样,互相惦念才是亲人。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