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山村一枝花19

“我没意见,后院的房子都空着呢,我找人再收拾一下就能住。我觉得老两口不一定愿意来,还有二嫂三嫂能舍得孩子吗?”方逐溪提醒向末,不要想当然。

“院子收拾着也行,来了肯定也是暂住,爸妈和爷爷奶奶两重长辈都在京城呢。爹娘肯定不乐意住咱家里,尤其这房子还是方家的。我想着还是在学区的附近买上几套房,放在孩子名下,将来孩子成家了,有一套学区房在手,也有个依仗。爸妈肯定也乐意住自家的房子。至于说来不来,这个问题不大,为了孙子们的前途,他们肯定能来。二哥三哥两家……我再问问,看看他们想不想进京。把他们调过来,现在不也是一句话的事情嘛。”

不是向末爱兜揽事情,以前她可没有这个习惯。实在是前十年,要是没有向家的爹娘,没有三个哥哥嫂子的帮衬,她跟方逐溪可能什么都做不了。欠人家的,能不还吗?这欠的还不债,是情份。要不是亲的,人家也不是诚心实意的对她不是。

方逐溪理解向末的想法,所以他也是支持的。

“那咱俩分头行动。你做说服工作。我去看房子。方家的生意不进京城,要不然,直接开两个小区好不好,多赚钱的!那天我听办公室哪个老师说来着?现在房子涨到一千左右一平了,不过可以按揭买房了。我算了一下,买一百二十平左右的,按现在的利率,三十年的话,一个月也就一百多块钱。咱把首付给付了,剩下的让他们自己供也能供起。”学霸的脑了,算账是最快的。

“那你要这么说的话,我想起来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跟孩子高考有关的。那里面有一家早年一次买子五套房子,自家住一套,用其它房子的租金就够还房款了。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咱可以学学。只要拿首付就成了。咱那钱放在银行里,利息也就那样儿,又不能生崽。”两口子一个月工资加各种津贴奖金加起来两千多块了,在工人工资一百多块钱的时候,绝对的高收入。他俩又都是部门的负责人,吃饭有食堂,没什么花销。孩子不用他们管。没有房租,水电费啥的就从来没问过。挣的钱都在存折里放着呢。还有方家给分的两个铺子的租金,都在最好的地段,租金一年一涨,越来越贵,还都抢着租。那钱也都在存折里放着呢。除了装修院子的时候花了些,真没怎么花。这还没算上方家生意里他们的股份分红呢。都放着没动过。跟孩子在沪上的商铺一样,都在存折里给他们存着。

“行,你说了算。我顺便看看,多买几套。”方逐溪可听话呢,这越往后,越物质。用不用钱不重要,手里得有钱。

说好了,两口子就分头行动了。趁着放暑假,学校里没课,他俩的休息时间都多了点。方逐溪开始在各大中小学周边遛,他俩都不是京城人士,从来都没是过。对哪个学校是重点学校,真没啥概念。得先把这个弄清楚了才成。孩子们来上学,也得问呢。

不只是实地考查的遛,还找了方爸,让他通过教育bu里的老关系打听了,哪个学校是重点。他自己孙子要上学,打听起来也名正言顺嘛。

都问好了,再看房子。如今到处都是工地,房子有得是,就看怎么选了。

方逐溪弄这些。

向末就负责说服向老爹向老娘。

她也不磨叽,电话里再怎么说,也费劲。暑假孩子们也要去姥姥家的,她借着送孩子的名义,顺便回了一趟娘家。

她时间紧,回到家就开家庭会议。

“大哥的工作比较重要,他走不了。二哥二嫂,三哥三嫂,你们真没必要守在这山沟里。为了孩子上学也好,还是进京更有利。爹娘也都奔七十的人了,让他们老两口照管这么些孩子,你们也能放心啊?我跟方逐溪工作都忙成狗了,肯定没那么多精力照顾的。”她是连哄带骗。

“怎么就你大哥的工作重要了?你二哥都当所长了。你三哥也当校长了。那就不是工作?你三嫂也当站长了。咋滴你一句话工作就都得不要啦?把你张狂的,没工作,进了京吃啥喝啥?靠你养着啊?知道方家有钱,有钱那也是方家的,你还想不想跟你女婿好好过日子了?还是十几张嘴都指着你大哥大嫂养活?你大哥天天上班不着家,就指着你大嫂一个,想累死谁呀?养活你们到啥时候是个头儿?”向老娘就开骂了。我不是明显的坑老大两口子呢嘛,没有这么坑人的。她当娘的再不说话,老大家的要累死了。

“哎哟喂,我的亲娘哎。您闺女就那么没谱啊?我也没说不让我二哥二嫂三哥三嫂不上班啊。我是想把他们的工作调到京城去,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是不当所长校长站长的,工资也肯定比在咱这儿挣得多。我这些年工资也没花,都买成房子了,落下孩子们名下。贷款买的,首付我给负完了。剩下的每个月一百来块钱的款,那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用房租就够还的。挣钱只管一家子的嚼用就成了,怎么就成了让我大哥大嫂养了呢?大嫂,吃亏你跟我哥是吃定了,这里到底是农村,条件不如京城,干活也累。但是妹子能力就到这儿了……”

向大嫂多精神利落的人,心里那账早都算得明明白白的了。京城是什么地方,孩子小姑子给接过去了,还一人给买了一套房,自家是三个孩子,老二老三都是俩。白得了一套房子。这如今城里为了房子都打成什么样儿了?她又不是不知道的。最主要的,孩子在京城长大,跟在山沟沟里能一样吗?特别向红,姑娘家将来长大了在京城找个对象安了家,这辈子就不愁了。她吃啥亏了吃亏?要不是这些年竟吃亏了,年年一车皮一车皮的往京城送粮送菜的,能换来如今对孩子们的安排?吃亏才好呢,越吃亏日后的福越大。

“吃什么亏啊,都是亲的,哪能算那么仔细去?这些年,竟借你们的光儿了。没有方家那酒厂,咱那么些粮往哪卖?没有妹夫做那肥,咱那粮能那么高产?没有那饲料,咱家现在能养这些张口兽?没有你的面子,那肥和饲料买得出来吗?这得咋算?要不是这些个,咱家还住小土房,顿顿吃玉米饼子呢。你大哥那俩个工资,都不够他请客吃饭的。别看现在当上乡长了,我就没看到他拿回来一分钱。竟指着你们两口子过活了,这怎么还落个我吃亏了呢?那我除了干活也不会别的呀……娘,可别再说俺妹子了,你这偏心眼儿都没边儿了。”

你看看人家这话说的,训起老婆婆来了,向老娘听她说完,还得笑。拿着笤帚拍了大嫂一下,“没老没少的,谁你都说……”话是这么说,那嘴角是怎么都压不下去。

这话,要是向大哥来说,那就完全是两个意思了。就得儿媳妇说出来,才是最合适的。

向三嫂这些年日子过得和顺,早年在她身上的那些个谣言也都不攻自破了。又当了这些年领导,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自卑的样子。

这会她也说话了,“娘,你是够仿心眼儿的。就心疼我大嫂一个人儿呢?我跟二嫂就是那捡来的?可不兴这样儿的。这以后,我还就得欺负欺负大嫂了,进京的事我们两口子听小妹的。别管挣多少钱,以后这米面油,菜的,我就跟大嫂张嘴了,给不给吧。”

大嫂笑得哈哈的,“给给给,喝我血都给你还不成吗?我可是怕了你这大领导了。”妯娌之间关系处得好,互想怼着开玩笑是常有的事儿,谁也不会真生气的。

三嫂又转头跟向末说呢,“末儿,之前你打电话说让孩子进京上学,我跟你三哥就商量过了。原本就打算把工作辞了跟着去。咱公社这几年考出去的学生不少,也有很多在外面打工的。都说现在城里用工紧,工作好找,挣得也不少。干点儿啥不比挣个死工资强啊。我寻思着,我俩也不至于找不着工作吧?要是工作能调到的话,就给你哥找个学校上班,保个底儿。我是不上了,到城里租个小房儿,卖鸡蛋卖猪肉总成吧?让农场这边儿给我发货,我在火车站接货。这边儿还不用先给钱,先欠着卖回来钱再给都成的。你觉得行不行?”

三哥一听,不干了,“啥意思啊?说好了咱俩一起创业,咋就得让我上班保底儿了呢?让你一个老娘们折腾着挣钱养家?那我成啥了?四儿,你也别费那个劲,搭那么些人情,你就说你嫂子说这个道道儿成不成吧?要是成,我咱一起干。要是不成,那我俩就不进京了。在这边多种点儿地,也够养孩子的。孩子交给你我们也没什么不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