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胡东成,你没必要在这说冤枉话,什么学校什么样你自己心里清楚。要放子弟学校,去年根本就没必要把远远接过来。”

“嗯,没错啊,本来就没必要,我早说了没必要。你非要多事,非要接过来,干脆趁早送回去,别在这浪费钱。”

“我懒得跟你说。你不出我出。”

“你出你也读不进,别人压根就不收。你以为人学校你想读就能读?”

胡牧远屏息凝神,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越是这种时候,她越容易被迁怒。

胡东成一看她就气不打一处来,“你傻站着干什么?去把碗洗了!”

张茜和胡东成争不出结果,便不指望他了。可她好几次下班后绕路去区一小试图报名,都被学校以“不收插班生”为由拒绝了。不管她怎样恳求,怎样说自己女儿成绩还不错,都报不进名。就在她满心泄气,准备放弃之际,区一小竟然特地开了一辆车到工人新村招生,原来那年正好赶上并校,区一小被要求招收之前在周边镇小村小读书的学生。张茜大喜过望,生怕学校反悔,赶紧交了钱。交完钱她安了心,一整天都在感慨女儿的运气好。

区一小离工人新村有一段距离,胡牧远每天放学至少要走四十分钟才能到家。

至于早上,张茜起床时会顺便把她给拉起来,放在自行车后座上捎去学校。冬日清晨太阳上班晚,胡牧远和妈妈总是在深灰色的寒风里穿行,到学校时,天才蒙蒙亮。

新学校气派又漂亮,有金光闪闪的伸缩门、崭新的跑道和各式各样的教学楼。校门口雄赳赳气昂昂站了两排高年级学生,铁面无私地检查大家的三件套:校徽,红领巾,小黄帽。

胡牧远升入二年级后没多久,同住在工人新村的舅奶奶火急火燎地找到了胡东成和张茜工作的工厂,带来了一个噩耗:独自在家的外公下楼梯时跌了一跤,脑溢血,正在医院抢救。因为夫妻俩没有手机,前一天下午发生的事现在才辗转通知过来。张茜的眼泪当场就下来了,慌得六神无主,胡东成让她别急,立马去和老板请了假,买火车票准备回家。

外婆和弟弟妹妹也跟着回了邵城,只有胡牧远被留了下来。她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在学校好好上着课,忽然被老师叫了出去,爸爸妈妈反常地一块出现在门口,妈妈的眼圈红红的,爸爸则一如既往的严肃。

“远远,”妈妈蹲下来摸她的头,“爸爸妈妈有事要回老家,你要读书,不能回去,一个人在这里要乖啊。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家庭作业要认真完成。饿了就去舅奶奶家吃饭。”她把串了钥匙的红绳挂在胡牧远脖子上,“这个是家里的钥匙,你平常出去要记得把门锁好,晚上睡觉也要把门关好。”

胡牧远有些不安,“那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胡东成:“很快就回来了。胡牧远,我会经常打电话给舅奶奶问的,要是被我听到你不听话,你就等着被打顿饱的。听见没?”

胡牧远:“听见了。”

胡牧远踮着脚用钥匙开启家门时,家里一片狼藉,大人们走得忙乱,东西都被翻得乱七八糟。

胡东成的“很快”并没有兑现,他和张茜再回棠城,已经是几个月后的来年一月。

这几个月里,胡牧远每天早上在舅奶奶那领一块钱买早餐,一个人上学,放学回家一个人写作业,边写边等舅奶奶叫她过去吃饭。

舅奶奶总会让她饭后出去玩会儿,开始时胡牧远不敢,说爸爸不让,舅奶奶觉得不至于,“小孩子玩会儿没关系的,再说你爸爸又不在。”

胡牧远问:“那你可以别跟我爸爸说吗?”

舅奶奶笑了,“我保证不说。去吧。”

胡牧远便犹犹豫豫的出去了。

没两三天,胡牧远就交了一个叫刘子卉的好朋友。刘子卉家和她家隔了三个格子间,也读二年级,不过是在子弟学校读。她有一个哥哥,叫刘子军,比他们大三岁,是新村的孩子王,每天呼朋引伴的,带着大家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胡牧远托刘子卉的福,被刘子军纳入了己方阵营,也跟着学会了不少好玩的游戏,常常玩得满头大汗才回家。

刘子卉家还有电视机,虽然能收看的节目不多,但对于来棠城后就再没看过电视的胡牧远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于是基本上每个周末,胡牧远都往刘子卉家跑。但她到底不敢太放肆,总害怕父母哪天突然出现,作业还是规规矩矩一丝不苟地完成了。

第三章

等到胡东成和张茜真的回来,胡牧远心里担惊受怕的,总觉得父母对她这段时间的动向一清二楚,她有打要挨。然而等了半天,也没有人动手,胡牧远大着胆子问了一句:“外婆和弟弟妹妹呢?”

“胡东成,你没必要在这说冤枉话,什么学校什么样你自己心里清楚。要放子弟学校,去年根本就没必要把远远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