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堡的百姓,对于陌生人,颇为警惕,墙壁上的小窗口,微微露出箭簇的寒光。营堡墙头,隐隐能够听到密集的脚步声。
这时,一名军士出现在门上的一个窗口后面,要求张崇出示路引。
当张崇拿出路引,放到篮子里,让对方吊上去查看之后。大门终于轰然大开,一什民兵蜂拥而出,将张崇几人,团团围住。
片刻后,之前那名军士,瘸着一支腿,目光凛冽的盯着张崇,详细的询问一番后,确认对方不是奸细,这才脸色稍缓,让他们进入营堡之中。
营堡之中没有客栈,在军士的安排下,张崇住进了一家农户的房屋中。因为他的儿子媳妇,都到工坊中做工,只有放假之时才回来。正好空出房间,能够让张崇住下。
住宿一晚只需五十文钱,还包吃。当然,这伙食自然好不到哪去。因为能赚钱,贴补家用。营堡的百姓们自然很希望,有人能够来投宿,从关中各郡来的商贾们,也很喜欢住进营堡之中,既安全,有实惠。
张崇吃过了晚饭,便来到屋外的广场上。这里早已点起了篝火,许多人围聚在那里,聊天打屁。
张崇来到众人之中,不时有小孩子相互追逐嬉戏,在他身旁跑来跑去。
张崇没有贸然找人询问,他知道这里的人,对外人是很警惕的。一旦自己询问,说不定又要被当成奸细抓起来。
他什么也不用做,人们谈话的内容,便自然而然的落到他耳中。
无论是家长里短,还是田间地头的事,张崇都听得津津有味。这些事虽然琐碎微小,但在他眼里,却是了解民生最直接的办法。
从家长里短中,他可以听出人们想要什么,担心什么。而田间地头的事,更能判断出,人们是否饥寒交迫,家中余粮是否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