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余漫的父母在年轻时为了生计,去了离家很远的姑苏城,换了许多工作,也搬了许多次家,中途因为在山城老家的姑姑实在见不得余家姐弟俩跟着大人受罪,于是便提议把余漫和余嘉杰两姐弟送回老家由她照料。

但其实那是姑姑想弟弟余嘉杰了,两姐弟回到山城后,姑姑只收留了弟弟,把姐姐送去了余大伯家里,这样做仅仅只是因为姐姐过于调皮,姑姑不喜欢调皮的孩子。

其实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调皮的孩子,除了孩子的父母。

直到余父寻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才把交给姑姑暂为看管的余漫和余嘉杰姐弟俩接回了身边。

那年余漫六岁,因为不是姑苏本籍人,入学困难,最后在余父不懈地奔波努力下,终于有学校肯接收余漫。

那时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余父一咬牙让他们姐弟俩都上了学,从那时起余父在余漫心里的份量便犹如岿然不动的高山、海纳百川的大海和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也许是因为孩子们都在自己的身边,余父工作热情高涨,干劲冲天,很快便得到了老板的赏识,那几年,对余漫姐弟俩是要什么就给什么,宠的不像话。

并且不久后,在老板决定转行的时候,将一家离家不远的工厂转让给了余父。

至此,余父从打工人一跃成为了一个小老板,家里的日子随之越变越好。

可这般无忧无虑的幸福日子,在余漫十一岁那年戛然而止。

那一年余父从友人那里得知不在户籍所在地上学的孩子,不能小升初,于是十一岁的余漫第一次一个人出行,坐上了从姑苏前往山城的大巴车,往后不论过去多少年,余漫都始终记得凌晨三点的汽车站的模样。

黑暗、寂静、了无人烟,唯有天上那一轮明月和零星几颗星星作陪。

等了近半个小时,人生第一次懂得了何为寂静的余漫终于等来了接应她的人。

前来接应的人是余母的姐姐,也就是余漫的姨妈。

姨妈在汽车站开了家面馆,勉强算是位女强人,脾气硬,不服输,因此常和老公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