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世之后,陈尧被送到了当地的儿童福利院,由基层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给予财政资助。
福利院为他请了专业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大夫,在最初的时候,他被判定为精神分裂症,但又经过了后续的一系列诊断与测试,他最终被确诊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即双重人格障碍,也就是大众口中的“人格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与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症状是非常像的,且前者要比后者常见得多,所以在对患者深入了解之前,这两种病的确很容易被混淆,但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仅仅是同一个身体里表现出被不同的意识主导,但这个人本身并不会产生幻觉、妄想等精神上失常的特征。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会伴随有这类症状出现的,他们有着明显的不自主性,这是全部意识均无法控制自己身体的一种状态。
这也就意味着,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许会成为一个真正具有攻击性的“疯子”,但人格分裂症患者并不一定,他们更可能成为的,是高智商犯罪分子。
事实上,很多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人都有着极高的智商。所以在年少时期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福利院在陈尧病情稳定后一直资助他念书的原因。
童年的经历让他过早的成熟,从12岁小学毕业开始,一直到他16岁考上高中,他在福利院住了整整四年。他用这四年的时间把自己前半段的生涯都规划好了,所以在高中的时候他选择了住校,正式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去。
这个决定没能得到福利院的同意,但却得到了心理医生的同意。因为经过这四年时间的治疗与恢复,他们认为陈尧的病情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控制,只要他能坚持进行心理复健和药物治疗,是完全能够独立生活的。
陈尧跟他们以往的那些患者并不相同,他态度积极,且大脑足够清醒,他能清楚地分辨哪些行为是自己的另一个人格做的。
他甚至可以和那个人格成为朋友,彼此交替共享同一具身体,不分主次。
其实人格本就没有主次之分,所谓的“主人格”和“副人格”只是患者当下状态的人格侧重不同而已,也就是说,哪个人格主导身体的时间更长,哪个人格就成了主人格。
不过随着治疗的推进,在后期的时候,患者的三观与性格会得到重塑,他们可以从曾经的阴影中走出来了。这个时候,那些以“自我保护”和“自我逃避”而衍生出来的人格,就会慢慢淡化自身的存在,或者与其他人格合而为一,直到整个身体只存在一种意识,这也就是所谓的“治好了”。
当然了,这种情况的判断方式并不唯一,多重人格和平共存、互不打扰的案例也是有的。本质上讲,只要患者能够分辨好每个人格各自的逻辑,并控制好自身的行为,那他就算是治好了。
陈尧恰巧就是后一种情况,但他和大部分人不太一样。
大部分人往往都是本性懦弱,但心有不甘,从而衍生出一个破坏性强的人格。而他正好相反,他是在长期的霸凌之下颠覆了自己以往的性格,成为了一个以暴制暴的人格,他病态且偏执,心理发生了扭曲,有了强烈的反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