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一听,急忙问道:“那能替她脱罪吗?若不是那些人趴她身上吸血还要卖了她,怎么会把一个小姑娘逼到这份上……”
他一口一个小姑娘的语气,像个小大人一般,浑然忘了自己也是个孩子。
更不像是一国太子,而是一个普通的,能感受到他人悲哀与无助命运的有血有肉的人。
王守仁此刻看他的眼神,就像是看自家小辈一般,而非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
“事关大明律,便是太子殿下,也不可轻易替人脱罪,否则连殿下都枉顾法纪,众人效尤,后果不堪设想。”
朱厚照狠狠地一拳头砸在桌面上,“难道就这样看着她死?”
王守仁摇摇头:“那倒也不至于。”
朱厚照眼睛一亮,充满期盼地看着他:“你有办法?快说快说!”
王守仁说道:“此案不能从给雀歌脱罪说起,而是要从其母和盐商逼良为娼说起……”
“……”朱厚照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未来的“圣人”,深深感觉,难怪人家能成一代名家,成名成圣,自己却只能当个“暴君”,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啊!
当年朱元璋为了制定《大明律》,耗费无数心力,几经删改后,最终定稿,发行之时,老朱同志就立下规矩,要子孙后代,务必以此律为本,不得擅改一字。
后来……他的子孙们的确没改《大明律》,但很多地方官员判案时,不仅依“律”,还要循“例”决定判词。这律是《大明律》,这例便是已有的案例。
根据前人判定的案例,循例判决,简单方便,还不用担责,对于那些压根背不下来《大明律》的地方官员来说,循例比依律判决要省事得多,只要在判词中注明循xx年xx案例,便是送到刑部复核,也没有人会去仔细对照前一个案子判的到底是不是毫无破绽。
反正前面的人这么做都没事,那我照着做也一样没错。
到弘治朝初期,每年上报刑部审批的案卷当中,有七成以上都是循例判决,少数依律判决的,还是因为前例难找,或者案情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