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科学奖设立于1988年,共设六个奖项,每隔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评选一次,每次获奖人数一般是一人,最多三人。
该奖的设立是为打造华国本土的小诺贝尔奖,因此评审制度颇为严格,宁缺毋滥,所以获奖成果的水平和质量都有保障。
此时理事会成员都已经决定好陈嘉庚科学奖的前五个奖项名额都已经确定,除了信息科技技术奖颇有争议。
在场理事成员基本都是华科院院士。
一屋子院士争得面红耳赤。
理事成员李佛佳:“让盛明安拿信息科技技术奖实在不行,他太年轻了。这个奖要做好,它就不能随便颁发。这要是给了盛明安,其他同样拿得出优秀科研成果的学者怎么想?我觉得给他青年科学奖就好。”
陈嘉庚科学奖于两千年左右设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形制相差无几,旨于鼓励华国青年学者,但奖项分量没有前者重。
理事成员师长祥撩起眼皮说:“陈嘉庚科学奖申报条件什么时候限制年龄?获奖条件限制过年龄吗?诺贝尔奖都不限年龄只看成果,你一个向诺奖看齐的科学奖还歧视年龄了?再说回盛明安,除了年纪小,他的新相位解缠算法、insar毫米形变监测成套全新的软件有哪点不合格。”
李佛佳皱眉,他承认盛明安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其价值还是原创性、技术水平和贡献都足以拿到陈嘉庚科学信息科技技术奖。
但是……
“他年纪小,拿到过高的奖项歪了心性怎么办?以后再也突破不了这道槛,把自己困死在过去怎么办?年轻人不定性,过刚易折,天才早亡……”
李佛佳无声叹气。
正是担心盛明安年轻心性不稳,太早受到过高的荣誉和鲜花容易迷失。偏偏学术科研就得耐心,没有三五年、十来年沉下心的研究,怎么能有重大突破?
国内含金量高的科技奖就那么几项,一项比一项难拿。国外含金量的科技奖不仅评选严格,竞争更激烈。
在这样科技奖项紧缺的前提下,李佛佳认为太早拿奖不是好事。
师长祥:“你最近一直在实验室?”
李佛佳疑惑:“和这次评选有关?”
师长祥摇头笑,理事长陆勇交握手指说道:“盛明安年初时发表了1000拍瓦级超短激光脉冲装置方案的论文一作,在《自然》正刊。还有一篇prl一作。”
李佛佳震惊:“他不是雷达工程专业的?”
“人家小同学跳到物理系去了。”
李佛佳沉下脸,说不出暴殄天物的话,但还是不开心:“物理系有什么好?!要什么缺什么,哪有电子信息工程这边资源雄厚!”
“人各有志……”
“你懂个啥。还没盛小同学活得明白。物理才是人生乐趣的源泉。”
一会儿时间不到,理事会又吵吵嚷嚷起来。又过了一会儿,由陆勇出面制止争端,结束评奖争议。
“两位的话都有道理,但盛明安不能用常理对待。人家年纪小但科研成就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这份天赋应该多加鼓励。”陆勇笑说:“各位没有异议的话,我就把获奖名额定下来,就当是庆祝盛小友高考探花的礼物。”
在场众人闻言,不由赞叹:“成绩出了?”
“裸分七百,是真状元。”跳级的吧?这是正常水平,要是连水木大学录取线到不了,怎么好意思收这份大礼?啧,你脸大不?
你们有谁知道盛明安填报哪所志愿?不是水木大就是京大,也有可能是华科大,物理系都不错。
“金都大学也不错!不行,我得打个电话回金都大学的招生办,赶紧催一催。”
其他人见状,不约而同掏出手机。
“学我抢学生,要不要脸?”
众人充耳不闻。
——教育家的事,那能叫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