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堂是第一排第九个,所以,放题之后,片刻便是有一个小吏走到门口,将试题规整的放到了号舍的桌板之上。
取解试,共分为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其中每考一场要换场,因此实际上是九天七夜!
经过了隋唐两个朝代的改进,再加上北宋百年的完善,到了南宋之时,科举的制度和考试方法已经极为完善!尤其是北宋欧阳修等,经过数年的努力整顿太学体,使得大宋的科举更为言之有物,而不似之前的那般以险怪取胜。
取解试第一场考的是大经义三道,《论语》、《孟子》各一道。所谓的大经义,便是北宋神宗时期所规定的《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等。简单来说,第一场考的算是基础题,也比较简单。只需要死记硬背至少可以考个八九不离十!
虽然听起来五篇文章并不算多,可是想一想,要先行构思,然后在草纸上书写,待到没问题之后进行誊抄,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
而且,在前朝时,科举时间虽然差不多,可是科场却发给蜡烛。而到了宋朝之后,为了防止考生趁夜作弊,便是规定,天暗停笔,到了第二日清晨再继续书写。如此一来,时间便是更为紧张。
等到所有事情尽皆安排妥当,小吏高喊‘开考’之际,却是已经到了正午时分,头一天的半天,便是已经匆匆过去了。
简单的看了看考题,并没有什么太过偏颇、怪异之处,沈堂便是放下心来!
考题放好,将一旁的食盒拿出来。一大早起来,到了现在粒米未进,沈堂早已经是饥肠辘辘,反正时间还充裕,自然无需饿着肚子答题。待吃饱之后再考不迟。
红木的食盒足有上下五层之多,因为要一连考三场,所以,食盒之中尽是些月饼、糕点之类的吃食。虽然如此,但是二女显然极为用心,各种式样、各种夹馅的糕点,竟然有数种之多,足够沈堂每一餐都换着样式去吃。食盒的最下层,乃是包裹极为严密的清汤,摸上去,这过了半日却是尤有余温……
救着清汤,将各色糕点各自食用了一二之后,空空如也的肚子终于舒服了。
简单收拾一番,沈堂便是收敛心神,开始在草纸之上缓缓书写起来……
明远楼下,主考崔烈吩咐六名巡考严格巡视,而后,便是与几名副主考再度上到明远楼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