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两场婚礼

离开东京之前,赵惟谨带林悠然去了一趟西宫。

如今,宫殿中的布置依旧保留着孝章皇后在世时的模样,林悠然看着那一草一木竟没有丝毫陌生之感。

因为,这里是赵惟谨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缓步游走在静谧的宫殿中,林悠然仿佛看到了少年时的赵惟谨——

小小的人儿板着脸,一本正经地伏在书案上临摹字帖;午后会练一套拳法,就在那棵大槐树下;偶尔也会调皮一些,爬到树上摘了槐花放入孝章皇后最心爱的骨质瓷瓶中,里面原本珍贵的姚黄牡丹被他随意丢在窗下……

他自小聪慧,读书习武从不让长辈操心,孝章皇后反倒担心他失了少年人的朝气,于是命人在葡萄藤旁埋了一个秋千架;堂兄弟们下了学堂会来找他玩,几个半大小子比赛荡秋千,想来他从未得过头筹,因为啊,他从来不是争强好胜的性子,即便有夺魁的能力也懂得遮掩锋芒……

这就是她放在心上的那个人啊,那个独一无二的赵惟谨。

“想荡秋千了?”赵惟谨抓着秋千晃了晃。

林悠然仰着脸,笑盈盈地望进他眼底,“你帮我。”

“好。”赵惟谨笑笑,尽职尽责地做起了晃秋千小弟。

秋千前前后后地荡着,林悠然和赵惟谨的距离一会儿远一会儿近,就这样两两相望,视线交织,明明是秋日,却生出几分春日的旖旎。

再一次,秋千带着林悠然荡回赵惟谨身边,赵惟谨忽然伸展双臂,将她拦腰抱起。

舍不得了,即便是这么短短的一段距离,都舍不得看着她离开。

如此暧昧直白的话赵惟谨没有说出口,林悠然却懂了。她主动勾住他的脖子,红着脸送上娇嫩的樱唇。

于是,在这个秋日的午后,在这座静谧的宫殿,在这些曾经见证过赵惟谨成长的地方,两个人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出宫时,林悠然对赵惟谨说:“回了南山村,咱们也搭一个那样的秋千好不好?”

“好。”

“葡萄架也要有一个,就从那株老藤上压枝好不好?”

“好。”

“你说,如果我把殿中那些桌椅瓶罐偷回南山村,官家会不会定我的罪?”

赵惟谨笑笑,声音低沉而宠溺:“我与你同担。”

林悠然满意地笑了。

有了秋千架,有了葡萄藤,有了他曾经用过书案与棋盘,就好像,他的少年时光也是自己的了。

两个人一起回了南山村。刚进家就听到一件喜事——许氏和谭木匠要成亲了!

宋时的规矩,孝期是二十七个月,但民间为了不影响农事与嫁娶,往往守上半年便是尽孝了。

这对半路夫妻走到今天委实不容易,因此格外珍惜。

按照许氏的性子,婚事本不欲大办,然而考虑到谭木匠的心情,最终还是依着他的意思正正经经地把六礼走全了。谭木匠同样顾及着许氏的喜好,事情办得既低调又不失体面。

林悠然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从两位长辈身上学会了“彼此包容”以及“换位思考”。

婚礼前夜,林悠然和二丫送了许氏一件礼物——她们亲手做的绿色的嫁衣。

许氏怔怔地看着,不觉湿了眼眶。

林悠然说着俏皮话:“阿娘该不会是嫌弃了吧?你看啊,这喜服虽然针脚不够细密,可是珍珠宝石缀得多啊,阿娘明日穿出去保管是整条街最闪亮的新娘子!”

“你呀!”许氏破涕为笑,两个女儿亲手做的嫁衣,她哪里会嫌弃?

她爱惜地抚平褶皱,叹道:“即便在初婚时我的嫁衣也不过是青色,这还是阿爹阿娘省吃俭用做出来的,如今再嫁,按理说不能穿绿衣……”

经历过柳福娘的婚礼,林悠然对宋代婚俗有了一定了解,所谓“红男绿女”指的就是大婚时的嫁衣颜色,男穿红,代表权威,女着绿,代表富贵。一般只有富贵人家娶正妻新嫁娘才能着绿嫁衣,寻常人家大多穿青色,侧室或填房着红衣。

许氏私下为自己准备了一套嫁衣,是红色。

“又不是妾,怎么就不能穿绿衣了?”林悠然拎起嫁衣披到许氏身上,笑道,“谭叔三媒六聘一样没少,是按照结发妻子的礼制迎娶阿娘,阿娘自然想穿什么穿什么。”

林二丫重重点头,附和道:“阿姐说可以,谭叔说可以,我也说可以,阿娘就安心穿。至于旁人说的,跟咱家有什么关系?”

林悠然挑了挑眉,惊喜地揉了揉小丫头的脑袋,“好丫头,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被最喜欢的阿姐夸奖,林二丫害羞地笑笑,脆生生道:“读书还是有点用的。”

林悠然忍俊不禁,许氏一脸欣慰。

有了两个女儿做后盾,她还有什么可怕的?第二日,她大大方方地穿上绿色嫁衣,等着心上人牵着高头大马来迎娶。

谭木匠穿着大红喜服,戴着青色方巾,刮了胡子,束着腰带,倒显得年轻了十几岁似的,同娇小貌美的许氏站在一起,竟如同一对少年夫妻!

迎亲的马是赵惟谨亲情提供的战马,马背和许氏的肩膀平齐,许氏踩在台阶上都勾不住马镫,正着急,就见谭木匠大步上前,将她拦腰一抱,稳稳当当地放在了马背上。

围观百姓欢呼起哄。

许氏用团扇遮住红透的脸,暗地里白了谭木匠一眼。谭木匠好脾气地笑着,大把的喜钱丢到人群中。

有人酸溜溜地感叹:“许氏这下算是圆满了。”

刘娘子脆生生搭话:“这是她该得的。”

对方一顿,转而带上几分笑意:“谁说不是呢!”

苦尽甘来,莫过于此。

谭木匠的新家就盖在豆腐坊旁边,迎亲的队伍却没直接进门,而是从谭木匠家出来,循着日出的方向绕着南山村转了一圈,才到了豆腐坊门前。

接上许氏之后,也不能直接回谭木匠家,须得换一条路,逆着日出的方向再走一圈,才能将新妇迎进门。

这就叫“新妇娶进门,不走回头路”。

依着先前说好的,许氏不会再生三胎,而是把二丫带去了谭家,二丫改口叫谭木匠“阿爹”,将来为两位长辈养老送终。

林悠然站在豆腐坊门口,望着阿娘和妹妹的身影渐渐走远,终究没忍住,滚下泪珠。

借着衣袖的遮挡,赵惟谨握住她的手,温声安慰:“莫哭,你还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