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大事不妙

“皇上,这三封信必有虚假!”伯颜说道。

“那你说哪封信是假的?”

“乞颜烈所写的信必不可信。”伯颜斩钉截铁的说道。

“朕刚接到信也如你所想,于是朕立即飞鸽传书给阿术和阿里海牙,让他们火速前往崖山。阿里海牙不负朕望,一战就大败宋军,但是阿术却在路上被耽搁了,没能去成崖山。不过乞颜烈、阿里海牙、阿术三人写来的加急密信却都有着相通和不通的地方。”忽必烈终于收起了微笑,皱着眉头说道。

“皇上,那最近江南各地除了这三封信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情发生?”

“除了赣州守将忽然去了襄阳,还有临安最近也始终没有奏折递上来,其他地方都正常。”忽必烈沉思着说道。

伯颜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忽然重重的一跺脚,望着忽必烈身边的九皇子说道:“坏了!大事不妙了!”

“你是说……”忽必烈没有说下去,现在北方不稳,宗亲昔里吉联合另外两个部落一起反叛,另外三大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也都在蠢蠢欲动,而如果这个时候南方再发生大事,那自己的大元有可能就会立即四面楚歌了。

“皇上,臣一开始并不相信乞颜烈所说的事情,毕竟太过虚幻,但臣细细一想,再结合刚才您所说,乞颜烈的信不一定会是假的。臣先假设……假设乞颜烈所写的是真的,宋朝真的出了一个真龙天子,能呼风唤龙以一人之力将张弘范打败,而就在这不久就出现赣州守将没有诏令忽然去了襄阳、阿术前锋偶遇‘九皇子’并遭遇袭营、临安也在同一时间音讯全无,这一系列的消息总结而得出,宋朝小皇帝在崖山大胜后,忽然以轻骑突袭了临安,并且已经得手了。”伯颜说完,脸上充满着担忧。

“崖山到临安有两千多里,而且一路上全部都已经是我们的城池,他才多大?怎么可能以轻骑安全的到达?还夺下了临安?难道他真的是真龙降世不成?”忽必烈脸上那标志性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不可置信和深深的忧虑。

伯颜看了看忽必烈身旁在拿着小木剑自顾自玩耍的九皇子,心里叹了口气,说道:“如果宋朝小皇帝盗用了九皇子殿下的名号,长途奔袭两千多里而没有遭到我军阻截还是有可能的。”

“那怎么解释阿里海牙所说的,陆秀夫背着宋朝幼帝跳海殉国?”

伯颜紧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说道:“这一点臣一时还想不通,不过相信过不了多久消息会再次传来。”

仿佛是验证伯颜的‘预言’一般,他话音刚落,大殿外就跑进来一个驿馆的信差,看他全身都是尘土,“扑通”一声跪倒在大殿中,疲惫的喊了声:“皇上,八百里加急!”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高举过头顶。

忽必烈看着信封上那个红色的“急”字,顿时觉得那抹红色太刺眼,也没等太监下去拿,便急匆匆的从龙椅上走下来,从信差手中拿过信快速的拆开,只瞥了一眼便脸色大变,无声的将信交给伯颜。

伯颜拿过信仔细的看了起来,这封密信是阿术写来的,信中内容却非常简单,只说临安城被宋朝小皇帝用计给骗了过去,他现在正带领大军日夜兼程往临安赶,而且他已经有了夺回临安的良策。

伯颜看完信,久久没有言语,忽必烈也沉默不语,只有九皇子还在兴高采烈的挥舞着自制的小木剑。

良久,忽必烈才叹了一口气,眼神复杂的望着九皇子,忽然觉得越看越不顺眼,两步走到九皇子身前,一把夺过九皇子手上的小木剑,重重的扔在地上,愤怒的咆哮道:“玩,就知道玩。你看看人家宋朝小皇帝,年纪比你还小一岁,就敢亲上战场,而且还能不断的用计谋取得胜利!”

九皇子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父皇如此大声的对自己吼叫,吓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躺在地上打滚。忽必烈见他哭闹,更觉心烦。冲太监摆了摆手,让他将九皇子带出去。

伯颜一直在冷眼旁观忽必烈和九皇子的举动,这时望着被太监抱着还在不停哭闹的九皇子说道:“皇上,其实您不必迁怒九殿下,这个宋朝小皇帝身后必定有高人指点,若凭他仅仅八岁的年纪,万万做不到这几大壮举的。”

“嗯,朕也想过这一点,这个高人能够布下如此大局,其智谋当真深不可测,朕担心阿术不是其对手。所以才把你从前线急速招回来,北方的叛乱毕竟都是我们黄金家族内部的事情,什么时候去平叛都可以,但是南方一来有宋朝小皇帝这个象征,再有他身后那个神秘莫测的高手,若是让他们站住了脚,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忽必烈忧心忡忡的说道。

“皇上,虽然臣还没想通临安出了个小皇帝,为什么陆秀夫在崖山又背着个小皇帝跳海。但这足以说明他们内部有问题,而且现在崖山已经没有了威胁,眼下的危险都集中在了临安。既然他们能用九皇子殿下的名义骗得临安,那么我们何不顺水推舟,也将九皇子推出来,只不过……”伯颜望着忽必烈,没有在说下去。

“只不过什么?”

伯颜忽然跪倒在地,大声说道:“皇上,临安是南宋故都,若是宋朝小皇帝在临安站住了脚,只要他振臂一呼,整个江南甚至江北都会有无数的人群起响应,到了那时候局势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所以臣恳请您以大局为重,弃卒保车。”

“弃卒保车,你的意思是让朕将老九杀了,以正视听?”忽必烈恼怒的瞪着伯颜说道。

“皇上,杀倒不至于,不过九皇子殿下日后的前程估计要受影响。”

见伯颜看完了三封信,忽必烈问道:“爱卿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