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全市中医请愿会

医路风雨情 荣俏 1809 字 2个月前

故事讲的是张再景的祖父张应权,当年给一位姓金的举人母亲看病,被金举人挑剔脉案的故事。

那年,张应权到邻县一位老朋友家小住。

老朋友有位熟人姓金,是前清的举人,家产颇丰,如今闲赋在家。

他家老太太久病卧床,渐渐的水米不进,羸弱不堪,金举人遍请全县名医给他母亲诊治,皆无疗效。

张应权的老朋友就向他推荐了张应权。

张应权仔细给老太太检查了一番,开了三帖药方,交代了注意事项,并告知金举人,若是三天后病人毫无起色,另请高明。

金老太太服药后病情大有好转,已经能进半碗薄粥,金举人大为高兴,对管家说:“这位张大夫医道的确高明,果然名不虚传,只是方中的脉案写得马马虎虎,缺少文采。”

次日早晨,又让管家去请张应权复诊,路上管家多嘴,将金举人的话告诉了张应权。

张应权没说什么,仔细诊了金老太太的脉象,已经胸有成竹。

来到外堂开方,他稍微沉思了一会儿,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写了五张处方的脉案,交到金举人手上。

金举人看了半天,这五张脉案,不但切中病理,而且是四六骈体,辞藻华丽,文采飞扬,金举人心里十分钦佩,只是看到最后却没见处方,颇感诧异,问张应权怎么回事?

张应权回答:“你家老太太吃脉案就行了,何用吃药?”

金举人膛目结舌,无言以对,呆呆地愣在那里。

张应权起身回到了老朋友家里,金举人知道得罪了张应权,只好亲自登门道歉,张应权这才将药方交给他,服药之后,金老太太很快就痊愈了。

众人听完曹老大夫的讲述,都啧啧称奇。

曹老大夫继续说:“中医写脉案,古今都有之,一来可以作为下次复诊的参考依据,二来也可以作为以后总结的凭据,更重要的是,万一有个别病人到时候翻旧账,脉案也算是个证据,所以,大家伙儿不要小看了脉案的重要性。”

有个年轻大夫不服气了,说:“脉案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按照他们规定的格式写,那样的脉案,跟八股文一样,又臭又长,有什么意义?”

说到这个话题,于正光插了一句:“若是按照统一的脉案要求书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卫生局得派人,专门给我们大家培训一下,否则,每个人对条文中的要求理解不同,最后,写出来的脉案,五花八门,他们又会借题发挥。”

见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张再景说:“各位同行,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等了半天也没有人说话。

张再景望着白发苍苍的曹老大夫说:“曹老先生,您是我们的前辈,请说说您的看法。”

曹老大夫站了起来,说:“这个条例也不都是没有道理,有道理的我就不说了,就说说没道理的几条。第一条,让少于五人的诊所关门停业或合并到其他诊所,大家伙说说,谁合并谁呀?是我合并到你家呢,还是你家合并到我家?相信大伙谁都不愿意被合并,那好,只有一条路关门停业。第二条呢,让大家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的发执业证,那考试的内容呢?就是他们指定的那几本书,书是死的,人是活的,难道背会那几本书就会看病?会看病的一定要背过那几本书?我看不然,就像我吧,从小没读过多少书,就是跟着师傅学徒学出来的,那些书我是背不来,但能说我不会看病吗?还有第三条,让我们判断哪些病需要手术,需要手术的病人,要转到西医院去,否则就算违规。这么多年干下来,我至今也判断不出,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只知道哪些病自己治得了,哪些病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