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们马上调整策略,要去寻找这里的老艺人。经过多方打听,他们知道这里有一些小作坊,也制作可以配送的火锅底料。而且卖的十分好。
这些小作坊大多是由一个家庭或几个家庭联合组成。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大桥火锅料。
他们在当地的普通民众中很出名,杨单和大奎,立即骑车赶往了大桥火锅料的制作地点,这是山城的一个普通的山村。
不时的有几辆货车从里面行驶出来,货车上面都印着大大的logo,logo的名字就是大桥。
两个人到的时候,不禁感叹了一番,虽然说是家庭作坊,可是他们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走访的范围。
数十个工人,采用半自动化的机器,正在生产调料,杨单直接找到这里的厂长。负责人是一个中年妇女。
杨单直接表明来意,想要学习如何才能将火锅底料固化。而且,当人们再次利用它烹制火锅的时候,不会丧失原有的味道。
那个中年妇女非常友好,他们并不觉得这个千里之外的小伙子会对自己的产业造成影响。
反而被杨单千里求经的精神所感动。他说这个技术其实很简单,我带你们参观一下。
于是,他们第1次参观了别人家的火锅底料制作工厂。
厂长说:“我可以把这里的技术教给你们,但是你们必须缴纳一定的技术转让费用,因为这个厂子虽然我是厂长,但是也是由家族控制的,我必须给他们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