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语计算过了,熬糖有机器,但做糖果还需要人,目前没有这么细致的机器,就算有,那总不能每一种糖果用一台机器吧?
相比机器,这年头的人力成本才是最廉价的,正好还能让村里人有机会成为工人,何乐而不为呢。
更何况按照目前他们厂的效益,是养得起这么多工人的。
桑语大手一挥,决定这次就再找一百个工人,二十种糖果,一种五个人做,怎么都不叫多。
当然了,实际是不可能这么分配的。
这次的订单,就像桑语预想的一样,硬糖和花生糖订单最多,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数量。剩下的三分之一有一大半都是软糖,奶糖最少。
一来奶糖更不好储存,二来用了大量牛奶,虽然味道最好,但价格也更贵。
除了几个市里下了奶糖的订单,县收购站都没有要,怕价格高卖不出去,放都能放坏了。
所以分配人手的时候,当然大部分人去做硬糖和花生糖,少数人做软糖或奶糖。
另外,除了招收工人之外,他们还需要牛奶,这就需要自己养奶牛,花生可以收购,但奶这个东西得用新鲜的。
所以村里还得分出一部分人,弄个养殖场。
全村一千来人口,有两百人都成了工人,或者获得比较轻松的工作,剩下的当然眼红,但他们没办法,谁让他们的文化不过关呢。
周支书给他们画大饼,只要厂子进一步扩张,肯定还会再招人,让他们用心干活用心学习,不然到时候机会来了,都把握不住。
因为下一次招人,就不可能只针对本村的了,附近村里,乃至整个县的人,都可能会参加,不能光从他们村出。
这下子,众人就更加认真了。
在这样的氛围下,桑语也没闲着,一下子招进来这么多人,管理是个很大的问题,虽然章程她已经写好了,但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桑语的肚子也越来越多,挺着一个大肚子,她在厂里上上下下地跑,解决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