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页

要不然,他在桐镇做生意,根本就做不下去。

他要是没关系,光是镇上的地痞流氓们收的保护费,他都交不上的。

他们早就弄清楚了,顾言璋在镇上在县城里做生意的这几年里,他没有交过一文钱的保护费。也没有人找他收过一文钱的摊位费,卫生费,庙里的香油钱……

在桐镇里做生意的人,要是没点关系,他们一年到头下来,前前后后就得交10多种费,还要到处打点。要不然,就会有一大群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乞丐,天天堵在店门口。

姜家的当家人叫姜玉泉。

今年已经是头发花白的古稀之人了。70岁的年纪,他自认为自己没多少年可活。

自打他几个儿子前几年,考秀才屡试不进,掏光了家里的最后那一点老本之后,他在家天天急,天天忧。

儿子不成才,儿子不争气,他就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家里待嫁的闺女们。

这县城、桐镇里,有点关系有点钱,跟自家闺女们年纪差不多的人家,他都研究透了。

可是,他硬是没找到个合适的人家出来。

后来还是袁媒婆上门,提醒他这桐镇下头的一些富裕大村里,还是有那么些能干扎实的好人家的。

像那个陈家村,大几百年里,不就出来了几个进士官爷,举人老爷,以及秀才公么?!

姜玉泉一开始看好陈家村的读书人,可一打听到,那些读书人要么已经成亲,要么早早的定了亲,他心里就后悔不迭。总觉得自己下手太晚。当初闺女十二三岁之际,他就应该把目光顶在陈家村这样的大村大族里的。

人生没有后悔药吃。

在袁媒婆一而再,再而三的撮合之下,他觉得自己只得将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