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带动了当地的山枣、板栗等行业发展。
当地的村民对来参加综艺的人都抱有很大的好感度。
时栖此刻就明确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
“我好像见过你,是不是叫「沈时栖」,我女儿特别喜欢你,家里现在还贴着你的海报呢!”
一位微微胖的婶子看到拉着行李箱的时栖,没忍住热情的上前搭话。
时栖拉下口罩,笑的时候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话也甜,“嗯呐,婶婶好,谢谢你们的喜欢,希望您女儿学业有成步步高升呀。”
婶子还背着一篮子东西,看到时并不似电视屏幕上那般高冷带着锐劲儿。
还笑的这么乖,登时对时栖的好感度刷刷上涨。
两人一同往上走去。
时栖对那背着的东西有些好奇,往里瞅了几眼,“婶婶,您这背篓里装的什么呀?”
她将背篓往上扥扥,“这是新鲜的板栗,刚上山敲的。”
“那您一个人每天要这样来回几趟啊?”
“也不多,有时候两三趟,有时候四五趟,看果实成熟的情况。”
“那挺辛苦的,重不重,我帮您背会儿吧。”
时栖将行李箱往前推了一点点,准备帮那婶子。
她抬手压下时栖准备要接过背篓的手。
“不用不用!每天都背习惯了,我家老头也一起,他刚刚敲够了一大筐,先回去了。”
婶子笑呵呵的开口,眼里都是希冀,“这背上背的可都是钱呐,以后可以供女儿上大学的。”
长远的水泥路走过,见到了许多住户建筑。
“你们也到地方了吧,婶子还要往上走。”说着将背篓放下,用一个布袋装了大半袋子板栗给时栖。
时栖推脱着,最后不敌,还是被塞进了怀里。
婶子已经笑眯眯的往上走远了。
是因为这个节目组的到来,才能让他们的收入成倍的增长。
否则,大山里的货物很难走出去。
笑眯眯回到家的婶子,和女儿说了他在路上碰到了沈时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