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顺不满的看了夏菊花一眼,分明是责备她胡闹——部队保密制度多严格,他现在都不是平安庄大队长了,人家不愿意让他听秘密,回避一下是他老兵的职责。
夏菊花坚持与李长顺对视:把自己推到大队长的位置上也就算了,遇到事儿还想靠后,没门。真有事儿了那三个生产队,还得李长顺帮着协调呢。
她这个态度,李长顺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重新坐下,再重重的瞪夏菊花一眼。他自以为这一眼用了十分力气,夏菊花却觉得不疼不痒。
瞪两眼又不会掉一块肉,将来却可以省自己好大的力气,老头儿有劲只管瞪好了,真当她晕车脑子就不好使了?
李宏亮和林俊青对视一眼,都没看懂夏菊花是惧怕李长顺呢,还是尊重这个老兵。不过他们没想深究,对夏菊花说明了来意:
“夏大队长,你还记不记得年前,你给平安庄大队今年的新兵,每人邮寄去了五袋酸辣粉?”
平德县三人听了心里都一惊,李长顺更是不满的看了夏菊花一眼,好歹没再瞪人。夏菊花还是装看不见他的不满,只担心的问:
“是寄了。咋啦,是不是调料出了问题,把孩子们的肚子吃坏了?不应该呀,那调料包我在家里试了几回,咋也能存个二十天一个月的。是不是你们西北那边气温比我们这高?”
李宏亮见夏菊花有些着急,赶紧说:“没有没有。你寄之前,平安庄的新兵不是都带了些粉条到部队嘛。新训团发现,他们每到周末都到食堂要一些调料,然后把粉条泡开了吃,还以为是部队伙食供应不足他们吃不饱呢。”
“后来一了解才知道,那些新兵是想家了,吃了酸辣粉后觉得想家的情况能缓解一点儿。领导就让我们想想办法,是不是把各地特有的食物纳入供应内容,这样有利于新兵们的训练。”
李俊青看了李长顺一眼说:“老班长一定有体会,新训苦一点、累一点都要以克服,新兵们最难克服的是想家关。”
李长顺听了点点头:“是呀,好几千里地,都是没离开过家的孩子,哪能不想家。”
夏菊花却没有搭话,她总觉得刚才李宏亮说的内容,跟一开始问自己是不是寄了酸辣粉儿有些接不上,好象中间缺了点联系,自然要听听下文。
李宏亮也没卖关子,得到李长顺的认可之后,接着说:“我们到新训团进行了调研,也尝了一个叫□□的新兵调出来的酸辣粉,觉得酸酸辣辣的的确很开胃,很适合在西北寒冷地方吃。”
““美中不足的是,粉条太松散、调料也不是时时都能齐全,所以野外拉练的时候不好携带,就有些犹豫是不是要大批采购。谁知道年前我们再到新训团,检查过年物资准备情况的时候,□□说你给他们寄去的酸辣粉自带调料包,只要有开水就能直接泡着吃。”
“当时□□还剩下一包,我跟林干事分着尝了,觉得比他们自己调的味道还好一些。向领导汇报了这个情况之后,领导就派我们来向夏大队长你求助,看你能不能把给□□他们寄的那个酸辣粉,大批量的供应给我们西北军区后勤部。”
两人的目标竟然是夏菊花给□□他们寄去的酸辣粉儿,那么小小的东西能够进入部队的后勤供应,不等夏菊花说话,李长顺已经张口应了下来:“部队能看上我们平安庄的东西,那是我们平安庄的荣幸。那也不是啥金贵东西,我们能供应。部队需要多少,我们就能供应多少。”
就这事儿还用等夏菊花回来,早跟他说他早应下了。
夏菊花心说老同志,大家都知道你有部队情结,可是你能不能面对一下现实?有些无奈的看向李宏亮两人:“李大队长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不过现在有一个难题。那就是现在已经快开春了,各粮站的红薯我们平安庄也快漏完了,除了交给各粮站的粉条,我们平安庄自己剩不下多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们也尝过我做的调料,那东西调起来倒没啥难的,难就难在包装上。包装得用装食品专门的塑料袋,别的东西都不行,这是个难题——我们平安庄找不来那么老些塑料袋。”
“还有就是包装得有效率,给那些孩子寄的一百来袋方便酸辣粉,我自己足足包了三个晚上,大批量生产的话平安庄人手不够。”
“你们看过了吧,我那一袋酸辣粉,外头一个大塑料袋,里头还得有三个调料包。一包盐末加别的调味料,一包醋加辣椒油,还有一包是葱油。葱油用的是大油,不知道部队里有没有同志忌口。”
齐小叔见两名部队同志显然没想到一包酸辣粉有这么多讲究,脸上都是沉思之色,屋里气氛有些冷场,笑着调节气氛:“好你个夏大队长,上回我跟你们公社张主任吃的时候,你咋没给我们上啥葱油包呢?”
夏菊花觉得他这理挑的不是地方:“你们两吃的时候,不是刚试出来的嘛。当时你们都嫌味淡没油水,我才又琢磨着加了个葱油包。”
李宏亮和林俊青在齐小叔与夏菊花斗嘴的时候,已经小声咬起了耳朵,等两人的话告一段落,李宏亮问:“夏大队长,如果我们给平安庄调拨红薯,解决塑料袋的问题,你们能保证供应?”
夏菊花不是得寸进尺的人,而是她心里隐约明白西北军区为啥对方便酸辣粉如此看重,所以又对李宏亮提出:“其实我在博览会上听说,有一种叫塑封机的东西,把塑料袋的边往里一放,自己就能一袋一袋封好。即整齐还能保证不漏。要是你们能找来那东西,肯定能保证供应。”
齐小叔不得不提醒夏菊花:“夏菊花同志,平安庄大队还没通电呢。”所以有塑封机也运转不起来:,,.